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功能饮料能量来自添加物 专家称只适用特定人群 (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20日 08:4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忧虑一:

  饮料含咖啡因 长期喝会上瘾?

  近年来,消费者对功能饮料质疑声不断,而红牛屡遭质疑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其“提神醒脑”作用的主要成分——咖啡因。据悉,在加拿大,红牛饮料的配方就删除了咖啡因和牛磺酸。在丹麦、挪威和法国,红牛因含高剂量咖啡因而只能在药店销售。在国内,红牛是卫生部特批的配方,其咖啡因含量高达200PPM,高于国家对饮料中咖啡因不超150PPM的标准。

  “很多功能饮料让人更精神,宣称能缓解疲乏,其实多靠咖啡因的作用。”果壳网健康频道主编袁玥说,咖啡因能提供短程的大脑兴奋,激发身体潜能,产生抗疲劳功效。但就长远而言,困累的最佳选择是休息放松。“一味借力功能饮料只会造成对功能饮料的依赖,甚至引起恶心腹泻、精神焦虑和失眠。”

  据悉,咖啡因是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一定的提神醒脑作用,也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如日常食用的咖啡、茶叶等食物中就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通常一杯绿茶中约含30mg咖啡因。袁玥表示:“咖啡因在很多饮料中都有,比如茶、可乐里都含有咖啡因,但能否上瘾主要看人体摄入的剂量。”

  “食用咖啡因会产生依赖,长期并大剂量使用就会导致上瘾。”蒋卓勤指出,一般饮料中添加的咖啡因等成分是微量的,同时它们也是最微弱的提神剂,“我们饮用的茶叶中也有咖啡因,所以并不会上瘾。”

  忧虑二:

  配方中不同成分 会产生精神药物?

  消费者对功能饮料的另一个忧虑是其配方中的不同成分可能会产生安钠咖。在临床上,安钠咖由咖啡因和苯甲酸钠直接混合后使用,而红牛、健怡可乐等部分功能饮料配方中就有这两种成分。

  2004年时,国内有消费者曾将可口可乐旗下品牌健怡可乐告上法庭,就是指其含有苯甲酸钠和咖啡因。当时可口可乐回应称:“咖啡因和苯甲酸钠都是被认可使用的添加剂,在低含量水平下,不会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也不会产生安钠咖。”

  据袁玥介绍,我国在2007年公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将安钠咖列为第二类精神药品。“安钠咖其实就是苯甲酸钠和咖啡因的混合物,是一种注射剂,在临床上用于麻醉药引起的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要求起效快,所以必须静脉注射。”

  对于饮料中同时存在咖啡因和苯甲酸钠会否产生安钠咖的问题,国家食药监局日前解释称不可能产生安钠咖:“1份咖啡因加1份苯甲酸钠并不就是安钠咖,只有当这两种物质按照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配方和相关要求制成时才能称为安钠咖。”

  袁玥也表示,红牛里虽然也有混合的咖啡因和苯甲酸钠,但因饮料是口服,起效时间会很长,入血量也会大打折扣,而且饮料中的剂量也远低于药物含量。“苯甲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防腐剂,在红牛里应该也是这个作用。”

【编辑:王晔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