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中国农业凸显“人才荒” 年轻人只愿外出打工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27日 10:25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务农劳动力素质的下降难以适应当前农业科技大变革、现代农业大发展的需要,培育一大批新型农民迫在眉睫。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去年底出台的《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指出,要加快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农民。可见,新型农民培育已经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具体实施。那么新型农民从哪里来?如何去服务他们、壮大他们?在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本期专题带您一起关注。(《半月谈》2012年第6期)

2月22日,在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由江苏省农科院建立的“高效园艺作物种子种苗产业化示范基地”,几名农民在育苗玻璃温室里为苗床上的辣椒苗散苗。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现代农业凸现“人才荒”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说,现代农业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主要体现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然而半月谈记者最近在山东、黑龙江、江苏等地采访发现,务农群体老化严重,文化水平、生产技能、市场应变等方面多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现代化受人才瓶颈制约明显,令人忧虑。

  “年轻人过完年就外出打工了”

  山东菏泽市是粮食主产区,当地不少种粮大户获得过省级农业部门的奖励。记者近日在该市定陶县等地采访了解到,青壮劳力不足、留守劳力学习能力差导致该市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人才“捉襟见肘”。

  定陶县农业局局长张庭吉介绍,农村留守劳力主要以“386199部队”(妇女、孩子、老人)为主,“从事粮食生产的精壮劳力最少,经济作物还能吸引少量年轻劳力”。30岁以下的年轻劳力,除非同时有副业,基本没有在家种粮的。

  张庭吉说,定陶县有14.7万户农民,耕地93万亩,种粮农民年龄在50~75岁的占该县种粮农民总数的80%以上,“都是老头老太太种地,65岁以上的又占了这80%里的一半”。

  菏泽市郓城县农技推广站站长朱以发对这种情况也很发愁。他说,去年冬天播种量过多,现在小麦有些旺长,我们打算给农民讲授划锄镇压、打化控药等防旺长措施,前几天去丁里长镇乔庄村、苑楼村两个村主讲“春季麦田管理”,“结果去听课的都是老幼妇女,年轻人过完年就外出打工了”。

  在另一个产粮大省黑龙江,桦川、宝清等地农业干部无奈地说,在农民看来,种田跟打工比哪个划算,是一笔算起来再容易不过的“明白账”:普通劳力150元/天,要是懂点木瓦工之类的技术,能赚300元/天,干几个月活就赶上种地一年的收入,谁会安心种地?

  桦川县创业乡一位干部介绍,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妇女、老人在家的任务多是把地种上就行,多打点粮食、少打点粮食都无所谓,在外面打工挣钱成了一些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花在种地上的心思自然就少了。

  “年年讲,年年有人出问题”

  留守农业的老年人多是有着几十年种地经验的“老把式”,他们成为农业主力军虽然带来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导致知识结构固化老化、学习能力差等现实问题。

  黑龙江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张国民认为,在基层农业技术知识培训中,接受培训的农民以50岁以上的“老把式”居多,即便有好的种植方法和技术,他们也很难学好。“农民多愿意接受一些实用性技术,特别是那些应用之后能够马上见效的培训内容。”

  定陶县农业技术推广学校校长李振勇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给上了岁数的人讲授新技术难度很大,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才相信,光靠嘴说他们很难理解,这也跟老一辈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有很大关系。

  定陶县滨河办事处李王庄村村民侯正玉前几年种粮一直都是小麦返青期就施氮肥。“当时俺觉得早施肥挺好的,都用了好多年了,可是秋收后一算账,打的粮食却没有邻居多。”侯正玉说,后来才弄明白,氮肥施早了,小麦前期易旺长,后期易倒伏,“吃过亏,俺才弄明白‘氮肥后移’这个词是啥意思”。

  近几年,黄淮一带玉米主产区灰飞虱病虫害处于上升期,常发生在小麦生长后期、玉米苗期,造成玉米“粗缩病”并最终减产,可是一些病虫害防治方法“年年讲,年年有人出问题”。

  李振勇说,有些“老把式”不认晚播的理儿,在小麦没有收割之前就套种玉米,认为这样生长期才足够长,结果套种期正是灰飞虱病虫害多发期,最终导致玉米减产。有不明就里的村民还会找农业部门索赔,认为咱推广的种子不好,其实完全与种子无关,只要适当晚播就能避开这种病害。

  “要发展现代农业,非新型农民不行”

  “年轻人都出去了,种田的人新老一代接不上,我的儿子闺女都不愿意种田了!真拿这些年轻人没办法。”一想起家里的几亩耕地“后继无人”,江苏省阜宁县东沟镇66岁的张林发就愁眉不展,“我们这些老年人,想把地种好越来越难了。”

  阜宁县东沟镇62岁的返聘农技人员张必根说,镇里农技人员10年前有10个,如今只有3个,最年轻的也50岁了,队伍建设跟不上。再过几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恐怕都没人会了。农民的老化同样严重,工作越来越难开展。

  江苏东海县的部分农技人员也反映,当地在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但是相关技术和肥料发放下去,未必会被真正采用——老一辈农民的种植心理和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让新技术推广举步维艰。

  在黑龙江海伦市,南华村的农民王益生虽然种了100多亩大豆,但他对农业技术的了解并不多,只希望能够有好的品种和适宜的化肥使用就行。“海伦市场上有100多个大豆品种,每年种什么品种全凭自己感觉和看周围农民种的效果。”王益生说,每个品种的说明书上都介绍高产,我们没什么文化,无法分辨清楚。

  菏泽市郓城县农技推广站站长朱以发认为,老一辈农民知识已严重老化,推广良种良法和新肥料经常不接受,特别是一些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只认自己的老经验、老品种,很难改变。“要发展现代农业,非新型农民不行。”朱以发说。

【编辑:李建宗】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