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中国企业走出去 “成长”需“交学费”

2012年03月30日 14: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 孔任远)华为澳洲项目受挫,中坤冰岛购地折戟……如何面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近来凸显的新挑战?30日,2012(第十一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上,百余位中国政经界的官员学者及中国跨国公司高管就此展开讨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指出,入世十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一共达到3124亿美元,而最近4年每年对外投资都在600亿美元左右。中国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跨国公司群体。

  因此,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遇到的“麻烦”,被国务院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熊志军形象地称为“成长的烦恼”。

  “作为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由于缺乏经验的积累,后来者的各种劣势,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干扰,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困难。”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潘悦说。

  国务院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熊志军认为,解决“走出去”中的新问题,首先要理清“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区别。“走出去”是企业的利益导向,而不是国家的政治导向。

  “人家最怕的就是你背后是代表政府的。”熊志军说,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国有企业倍加防范,就是因为对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利益为先”的刻板印象。

  前驻法大使、著名外交家吴建民指出,“走出去”更应提倡“共赢”,并需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

  吴建民说,中国跨国公司提供了60%的中国出口产品。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为了中国,也是为了世界。“如果你说‘国家利益最大化’,是否意味着对方利益最小化,这样怎么合作?‘走出去’不是‘一锤子’买卖,重在持久。”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35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76亿美元,同比增长59.9%。到2011年年底,境外企业已经有18000多家,在外人员约120万人,资产总量超过1.5万亿美元。

  面对此数据,熊志军仍认为,中国跨国公司“还年轻”。“相对于国外的百年老店,中国企业还都在年轻阶段。现在遇到困难‘摔打’一下,为未来成长有好处。‘交学费’是不可避免的。”熊志军说。(完)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