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CPI涨PPI跌企业铤而走险 经营状况可能比较糟糕

2012年04月11日 07:2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这两天有两条新闻特别引发关注:一条是3月份CPI同比小幅反弹至3.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另一条是老酸奶危机事件在微博上疯传,央视主持人赵普在一条稍晚被删除的微博上爆料称,老酸奶和果冻很可能是破皮鞋制成。

  从表面上看, 这两起事件之间似乎无所关联。但一些专家指出,食品安全问题与通货膨胀实际上有一定的隐蔽关系。

  另一方面,3月份PPI跌破“零界点”,两年来首次负增长,这意味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目前的经营状况可能比较糟糕一些。

  当商家涨价时,会伤害到消费者对食品购买的数量,进而导致商家总收入的减少。所以,同等条件下,通货膨胀将使商家相对更多地转向使用化学成分以降低食品总成本,进而达到不提高商品价格也能盈利的目的。

  对于食品生产者来说,这些添加物成本很低、容易获得,而且工艺简单。 随着通货膨胀逐渐加剧,这种转化作用很明显将随之加剧。而且,化学成分成本在短期内有一种“杠杆作用”,即通过化学成分的使用,可以使用更少的食材成本(劣质的食材或假冒的食材或其他)而撬动更大的产值,进而降低总成本。

  解决类似老酸奶危机事件单靠道德谴责是远远不够的。一些经济学家们呼吁,控制了通货膨胀,就减弱了商家对化学成分的使用动机,从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以及降低政府的执法成本和监督成本。进入2011年以来,政府在多个场合表态,要严格控制通货膨胀,保障民生。不过,从全球的范围来看,原油和农产品(10.78,-0.03,-0.28%)的价格已经涨到危机时的水平,治理难度依然很大。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执行的缺失及企业违法成本过低是问题的核心。根据现有食品安全法规定,罚款上限是“货值金额十倍以下罚款”或“十万元以下罚款”,但这样数额的罚款,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似乎并非伤筋动骨,而一些违法企业即便被吊销许可证,也能很快另起炉灶重操旧业。

  因此,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制度治理成本,另一方面放开食品安全监督产业,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进而通过市场的力量,规范企业的行为。

【编辑:胡可璐】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