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盗窃案揭奢侈品暴利 GUCCI定价两万进价仅几百

2012年06月01日 10:49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盗窃案揭奢侈品暴利GUCCI定价两万进价仅几百

  标价过万的Gucci包在门店内被盗,却因进货价太低,达不到立案标准而未能立案。这个消息经网友发布后,引发热议。部分网友称,这表明奢侈品行业太过暴利。也有人认为,奢侈品定价就是如此,不值得大惊小怪。对此,专家表示,奢侈品市场是一个卖方主导的市场,其价格不是以成本来论的。也有学者认为,奢侈品“暴利”表明国人消费观念不成熟,因此出现了“凡勃伦效应”——越贵越买。

  事件回顾

  一桩盗窃案引发奢侈品行业暴利争议

  近日,北京新光天地古驰(GUCCI)专卖店失窃的一款包引发了一场热议,奢侈品成本与零售价之间的差异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

  5月23日晚,网友“艾米粒臧”发布一条微博,称在北京八里庄派出所遇到新光天地Gucci店长来报警,一个价值两万多的包被偷,最后没有立刑事案件,因为进货价只有几百元。该网友质疑,“是进货价真就这么多,还是新光天地卖假货?”

  这条微博发出后,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回复称:这样便宜,从哪里进货?

  之后,古驰(中国)发给记者的声明中表示:“首先,店铺人员在报案过程时,并未提供任何相关进货信息;其次,遭窃商品单价与微博内容中所描述的并不相符;第三,所有在GUCCI门店出售的皮件皆为意大利制造的真品,其进口和出售亦均遵循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过,古驰(中国)方面并未提供失窃包的进货价等数据。

  古驰(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委托的公关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那个包的标价是1.3万元,进货价绝不仅是几百元。

  律师说法

  “Gucci需证明被盗财物价值”

  张韬(北京薪评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公安机关把材料收下来之后,有7天时间来研究是否立案。Gucci这件事的难点在于,它自己要证明被盗财物的价值。在北京,个人盗窃公私财物达到2000元,就可按照盗窃罪来追究刑事责任。

  涉案的Gucci包属于意大利进口商品,其价格应按照市场零售价的中等价格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被盗物品价格的规定,流通领域的商品、进出口物品的价格,按市场零售价的中等价格来进行计算。也就是说,如果Gucci能够证明被盗包的价值达到2000元,符合立案的条件,公安机关应当作为刑事案件立案处理。

  消费者说

  “不值,但不得不买”

  王小姐(某时尚杂志编辑):单就商品本身来说,奢侈品的价格当然是“暴利”,那些卖几千、几万的包,原料成本估计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但也要看到还有品牌附加价值。在中国,人们把这个附加价值给扩大化了,所以同样的奢侈品品牌,在国内卖得更贵。

  我买东西不会刻意追求名牌,但由于身处时尚圈,平常要出席一些活动,必须有几套拿得出手的“行头”。在这个圈子里就是这样的风气,我也觉得不值,但没有办法啊,不得不买。

  学者观点

  “远超平均利润就是暴利”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所谓“暴利”是说其利润水平远远高于行业平均利润水平。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中,企业的利润应该是既能覆盖经营成本,又能使其生存发展。“暴”是特别的意思,“暴利”就是远远高于平均利润水平。国内奢侈品毛利率约为50%左右,这已经非常高了。

  造成“暴利”的原因与中国目前的国情及社会发展阶段有关。中国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而许多国人的消费观念并不成熟,需要通过奢侈品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层次,因此出现了所谓的“凡勃伦效应”——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可能未来随着富裕人群的扩大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小件奢侈品将不再认为是财富的象征时,这些商品的价格或能回归国际平均水平。

  当然,国内奢侈品高价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因为除了实物成本开销外,这些奢侈品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无形资产开销,包括品牌、市场影响力等,这是通过评估而计算出来的。如果将实物成本和无形资产开销合计的话,这些奢侈品的利润率就会大幅降低。

  网友围观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老鬼aston:名媛追求的奢侈品,原来只是这个价格,跟动物园批发市场的差不多啊。

  AMY和她的一大家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有什么好说的。

  昆仑神山:去年有次在国贸看见警察在某米兰大牌店门口和店员交流,不知丢了什么,路过时我听到店员说东西价值12万,进货价5万多。

【编辑:李金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