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医药利益关系被切断 医院与药房分开是大势所趋

2012年07月02日 10:4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关于医改的讨论这些年从未停止,记者获悉,今年7月1日零点起,北京友谊医院所有药品全部以进价销售,这是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标志性举措——医药分开。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日前宣布北京市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据悉,友谊医院实施的医药分开试点,医院将取消目前的挂号费、诊疗费和15%的药品加成,友谊医院院长刘建介绍,医院将拿出医事服务费的60%给医生。卫生局负责人指出,医药分开后,医院和药品的利益关系被切断,但如何切断医生和药品的利益关系?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具体措施包括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建立信息化评价监管制度,违规医生将被处罚,甚至终止处方权;加强医生思想道德教育。

  医事服务费的推出

  实行医事服务费制度,即市民就医负担不增加、医院运行要保证、地方财政能承受。方来英表示,从表面看,取消药品加成率就是降低药价,但从管理部门角度来看,通过医药分开推进医院运行机制的调整。如果只是简单地取消药品加成、进行财政补偿,医院现有的机制不进行改革,难以处理老百姓希望解决的医疗问题。因此,在取消药品加成率之后,推出了医事服务费这个概念。

  一方面,希望借此推动医院建立新机制、进行精细化管理,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医生为更多的患者看病来增加自己收入。这推动了医院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将促使医疗服务模式发生变化。过去医院平均50%左右的收入来自于药品收益,现在医院如果不扩大门诊量、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和供给能力,就得不到财政补偿。

  他介绍,医保支付系统保证了患者就医费用不增加,药费还能有所减少。如果患者就诊普通门诊,就医费用比过去低。简单举一个例子,过去115元的药品,医保报销80.5元,个人需支付34.5元;取消了药品15%的加成率后,现在药品价格降至100元,医保报销约70元,个人需支付30元。

  医事服务费定额纳入了医保报销体系中。比如,医生团队提供的服务属于基本医疗服务范畴,医保保证的是基本医疗服务,因此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42元,医保每次报销40元、个人只支付2元。但是,副主任医师60元、主任医师80元、知名专家100元的医事服务费,医保都只报销40元,其余的费用需自付。

  民营医院前路未卜

  根据国家规定的药品目录也执行零加成政策。有民营医院的负责人表示,一个综合性医院,用药量比较大,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的30%。而与公立医院不一样的是,医院自费患者超过了60%,根据医药分开方案里面提到的,医保定点的民营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部分,医保统筹基金也是有补偿的,但是来民营医院看病的医保患者只占少部分,大部分还是自费患者。因此,在两大不利条件下,如果要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的利润将要减少不少,生存会更加困难。

  下调药品价格一方面是市场竞争迫使医院必须要采取的举措,另一方面也是考虑了国家医改的意见,医院的目的不是卖药,是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目前还没有政策对民营医疗机构全面实行药品零加成进行补偿。当然,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销售并不是对所有民营医院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一些专科和美容类医院影响就会比较小。

  药店或将细分

  医院和药房分开是大势所趋,目前参与医药分开的企业,大多都在探路药房托管,从全国各地探索的情况看,医药分开步子已经越来越大。但医院与药店之间的博弈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竞争中,有政策规定,对于零售药店只要驻店医师在岗,药店便可凭处方出售处方药。看似十分公平,但问题的关键是,随着医院推行信息化,电子病历再度被医院控于掌心,医院处方外流到药店的概率相当低。按照社保部门规定,消费者通过医保在社会药店购药,必须持有纸质医院处方,而多数医院采用电子处方形式,即便要求医院打印纸质处方,医保目录内药品还需加盖医院的外购章,才可在药店购买。程序的繁琐大大限制了药店接到处方的机会。显然,要吸引患者凭处方购药,还需卫生部、人保部等部门出面,实现药店和医疗机构网络对接,实现电子处方外流,医保刷卡即时结算。

  有关业内人士指出,医改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医院取消门诊药房,但是现在还是医改的初级阶段,这个目的一时还难以实现,因此对药店影响比较大。而应对医改的需要,加快医院周边门店的布点,并且也加强门店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和管理,增加处方柜台,加强药品GSP管理。药店是否能成为医院的药房,这还取决于医改推进的力度,如果医改力度大,这个目标也就能更快实现。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