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涪陵零售油价改革:治乱妙方还是过度干预?

2012年07月02日 16:1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日前,重庆涪陵区政府一份旨在规范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文件在当地加油站激起波澜。这份名叫《重庆市涪陵区加油加气站管理实施办法》在提高加油站准入条件的同时,明确规定“加油加气站的有效期为30年,经营期满政府无偿收回”。

  当地相关部门称,这旨在为当地混乱的成品油市场建立更为公平的秩序。而一些民营加油站负责人则称,这是当地对民营加油站的歧视。

  改革动因是解决加油站“三乱”

  记者从涪陵区成品油协会得到的数据显示,涪陵区共有加油站87家,其中民营加油站有51家,中石油25家,中石化11家。

  涪陵区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涪陵区加油站呈现“三乱”:一是布点“乱”。前几年,涪陵区对加油站审批程序监管不严,一些加油站通过黑色交易取得了营业资格,虽然相关责任人已经被绳之以法,但由此造成的加油站过多过滥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变;二是油源“乱”。之前建立的民营加油站因未受油源限制,产品来源非常混乱,大环境下的成品油紧张时,往往造成“油荒”;三是管理“乱”。加油站作为一种不可多得资源,政府要将它拿到市场进行公平竞争,就应该采取特许经营制度,这样还可以拿到一笔资金进行公益性投资。但前几年涪陵是“谁找到路子”谁就经营,不但地方没有从中得到好处,还让其他人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我们出台《重庆市涪陵区加油加气站管理实施办法》,主要在两方面进行了改革:一是采取特许经营制度,要求经营期满30年后,政府收回特许经营权并进行公开拍卖,让更多的人进入加油站行业;二是提高加油站经营门槛,尤其是在油源方面进行严格规定,要求加油站要有稳定的油源,从而保障市场供应。”该部门负责人说。

  改革被指带歧视性 民营加油站集体抵制

  涪陵区部门这一文件出台后,反响最大的是民营加油站的经营者,他们指责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带有明显歧视性,通过拒签与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的方式,抵制该文件。

  “民营加油站是私人财产,政府‘无偿收回’违背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的规定。”涪陵成品油协会负责人质疑。涪陵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收回的是“特许经营权”,国营加油站和民营加油站都受规定约束。

  即便如此,涪陵区的民营加油站仍旧有意见。一民营加油站老板张修奎称,特许经营权收回后,政府对其进行公开拍卖,但民营加油站势单力薄,很难与经济实力雄厚的中石油、中石化进行竞争,政府面向社会的招标,很有可能演变成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对手戏”。

  另外一些民营加油站老板表示,政府出台的文件规定,“凡是以中石油、中石化等成品油专营中央企业为油源供应商的,需提供与其省级公司3年以上供油合同;使用其他油源的,需提供在重庆市范围内有自备油库且油源、油量有足够保证的证明。”这给民营加油站带来了难度,一方面使民营加油站更加受制于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另一方面可能加重民营加油站的负担。

  行政干预须谨慎 “恶性循环”待破解

  专家称,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着成品油零售市场管理混乱的情况,一方面造成成品油质量不高,侵害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造成经常性“油荒”。涪陵区政府主动破解这一难题值得肯定,但由此产生的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需要防止过度行政干预。重庆社科院研究员孙元明认为,政府采取特许经营的行业有较为严格的限定,主要适用于关系社会公共利益的和公共资源的行业以及特殊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权等无形资源领域。政府通过出台文件形式对成品油市场进行规范是一种行政干预,但因这种干预可以为政府带来特许经营权收益,因此对政府具有天然的吸引力,需防止政府将特许经营权范围扩大至其他领域。

  其次,需要对特许经营权收益进行监管。西南政法大学王安白教授称,政府之所以具有特许经营权,是因为它肩负着为社会管理公共资源等一些特殊产品的职能,因此特许经营权的收益也一定要用于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尤其是社会公益事业,这也是一些国家的普遍做法。倘若对特许经营权收益监管不严,不但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甚至还可能滋生为获取收益而致使特许经营权审批泛滥的情况,从而违背改革的初衷。

  此外,需要对可能出现的行业垄断进行适当的行政调控。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杨继瑞表示,像加油站这样的零售型行业,是一种竞争性行业,是适合民营资本进入的,国有企业应当在中间起到引领作用,应从鼓励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对可能出现的行业垄断进行适当的行政调控。(记者韩振)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