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地方政府再掀“投资潮” 投资难成为增长强心剂

2012年08月02日 14:59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看点

  一方面是被不少机构预测趋降的经济大势,一方面是以“稳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措施。在二季度已经过去的微妙时间段,各地稳增长的措施纷纷出台,地方政府掀起的新一轮投资潮俨然是“山雨欲来”。

  虽然国家发改委近期否认了新“4万亿”出台的说法,但在新的稳增长措施中,有媒体认为,地方政府似乎有再来一轮“4万亿”的冲动。对于新一轮的巨额投资是否就是当下经济增长的强心剂,业内看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此轮已经公布的地方“稳增长”政策都多多少少地结合了自身特点。有专家认为,从效率角度讲,此轮刺激政策与当初4万亿政策相比有所进步,

  地方再掀“投资潮”

  在“稳增长”的目标下,地方政府再次把目光聚集在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多重投资上。

  7月26日,湖南省长沙市对外宣布,2012年重大推介项目195个,总投资额达8292亿元,涉及民生、综合交通体系、城市设施体系、新型城市化布局、产业发展等领域,以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激活潜在市场需求。

  7月30日,湖北省环保厅网站上发布的一则 《湖北省省道网规划(2011-2030年)》第二次环评公示显示,未来8年,湖北规划新建1185公里高速公路,而就在两周前,武汉刚刚通过一项总额4217亿元的 “九省通衢”计划。

  贵州也不甘落后。据了解,《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于8月公布,从各地上报2382个项目筛选出总额3万亿元左右的重点投资项目,初步提出规划10个国家级重大项目、50个省级重大项目和200个省级重点项目。此前,宁波、南京等地也都宣布了各自的刺激经济政策,扩大投资、拉动消费;广东、上海、陕西、四川等地方政府,也已根据各自特点明确了其稳增长的措施。

  在一片“投资”声中,地方政府的“投资潮”俨然再现。

  投资就是“强心剂”?

  虽然国家发改委近期否认了新“4万亿”出台的说法,但在新的稳增长措施中,有媒体认为,地方政府似乎有再来一轮“4万亿”的冲动。

  也许主观愿望并非如此,但客观现实却有些接近。对于此轮以基础建设投资为代表的稳增长措施,花旗中国零售银行研究与投资分析主管邱思甥就对媒体分析,“现在大概有50个城市最新公布要开挖地铁。而每1公里地铁的造价大概要10亿元,我们姑且认为每个城市大概100公里,也就是说将有5000公里的地铁建设,可以为中国创造5万亿元的基础建设支出。 ”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担忧。巨大投资对当下的经济来说是否就是一针持久有效的“强心剂”,还不好说。

  经济学家马光远就强调,对中国经济而言,比经济下滑更危险的是警惕地方政府在“稳增长”的烟幕弹下,再次拿出庞大的投资计划,将政绩留给自己,将债务留给银行和后人。

  不过,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则对媒体表示,对于投资的态度不能“因噎废食”。长远讲,消费是主力,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大规模拉动消费不现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为了稳增长,有效的投资是目前较好的选择。

  事实上,此轮已经公布的地方“稳增长”政策都多多少少地结合了自身特点,投资拉动也好,促进消费也罢,巨大的资金若是用在刀刃上,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分析人士提醒,在“稳增长”的压力下,地方热衷于投资有其现实需求,但须考虑投资主体的承受能力,和由此带来的通胀风险,“客观的说,上一轮‘四万亿’导致的通胀压力还没消化完”。

  地方债务堪思量

  不管各个地方将投资于何种不同的方向,这些“稳增长”措施的顺利实施都需要大规模融资。从目前地方政府的财力看,资金缺口多达万亿元。

  据报道,长沙市去年全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只有668.11亿元,这意味着,8000多亿元的投资项目需要该市10多年的财政收入。而将投资3万亿元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贵州省2011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330亿元。

  有专家认为,这些地方政府的资金可能有两种途径,一方面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借贷,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地方债形式。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地方获得了地方债支持。浙江省今年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04亿元,全额用于市县;财政部日前发布公告,决定代理发行宁波、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省2012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面值为233亿元;广东省今年也获批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86亿元(不含深圳),其中27亿元用于省级重点项目建设。

  另一方面,与基建相关的信托融资也在不知不觉中“火”了起来。 7月以来,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信托产品数量在新发信托品种中已连续4周排在首位。仅在7月21日至7月27日一周内,共有12家信托公司发行了17款集合信托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基建类信托被热捧,归根结底与市场预测下半年地方政府将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有关。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各地基础设施项目陆续上马,新增项目资金需求旺盛,加上地方债务平台债务展期和借新还旧的需求,下半年基础设施领域信托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归根结底,不管钱从哪里来,都需要一个更为持续稳定的回报做支撑。如何既有效利用资金,又规避风险,的确是需要各地政府认真琢磨的问题。

  □本报驻北京特约记者/肖 伟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