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钓鱼岛事件"发酵:赴日游锐减 日系车销量走低

2012年09月12日 19:1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期,随着钓鱼岛事件的升级,中国赴日旅游的游客数量急剧减少,有的地区已经取消了所有赴日旅游团。不仅如此,在华的日本餐馆生意萧条,日本品牌汽车销量下滑,日本电器乏人问津。

  部分旅行社取消“日本游”

  在国旅一家旅行社的大厅里,记者遇到了两位游客,上个月他们报名参加旅游团去日本旅游,今天,他们是来退团的。

  游客:钓鱼岛事件对东亚局势影响很大,从自身安全来讲,我肯定就不去了,去其他地方也挺好啊。

  游客:钓鱼岛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他们还自己所谓的购买协议,我们情绪上过不去,更不会去给他们送钱去了。

  河北国旅邢台分公司经理王峰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出境游依然火爆,唯独日本游显得相对冷清,进入9月份以来,这种情况更加明显,旅行社已经取消了所有日本游计划。

  王峰:9月份以来呢,去日本咨询的电话量都在急剧的减少,尤其是这几天,出境的咨询电话以及上门店定下旅游合同的人,我们的业绩就是为零。从大众的情绪来讲呢,钓鱼岛事件确实对旅游也有一定的冲击。在正常推销的时候,我们也不去推销日本的产品了。

  康辉集团已经下发通知,暂时停止招收赴日游游客。而江苏省中旅旅行社方面预计,赴日游的影响将可能从国庆长假一直延续到今年冬天。

  车主怕被砸,不买日系车

  不止是旅游,受钓鱼岛事件影响,日系车目前很难在华大规模开展促销活动,进口日系车的销售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南京一家丰田4S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汽车门店的客流量在减少,很多车主都在要求延迟拿车,未来的销售情况还不能确定。

  4S店工作人员:有一些影响吧,延后提车会有这种情况,然后到店量会有一些影响。

  青岛雷克萨斯专卖店销售部徐经理认为,日系车即便打折促销,中国消费者仍然会有顾虑。

  徐经理:咱现在不是车价的问题,现在这种大的环境,老百姓担心的不是车价,就算是我便宜买了车了,我回去还会挨砸?这个事老百姓关心的,不是说车价的问题。

  据统计,今年8月,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为75300辆,比去年同期下跌15.1%。马自达在中国销售16539辆,比去年同期减少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今年8月日系车销量下降2%,德系和美系车则分别增长25.3%、21.2%。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表示,日系车销量增长低于其他品牌车,和钓鱼岛事件有关。

  日本家电销量骤降

  和汽车相比,日本品牌的家电产品近期销售情况十分惨淡。在吉林市一家电器商店的日本品牌展位记者发现,很多消费者只是看看而已。商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以往每个月松下的冰箱能卖30多台,现在销量下降了一半。

  商场销售人员:联想到中日关系紧张情况,现在销量有所下降,因为涉及到民族情绪,从顾客反映出负面信息,在选择同档商品,包括价格、质量,已经向国产商品转移。这个情况出现已经有段时间了,现在找日货的已经比较少。

  日本外贸专业人士表示,目前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数据显示,过去40年,中日贸易总额从10亿美元上升到3500亿美元。2009年中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

  另一方面,日本多数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除汽车产业外,日本电子、机械、家电、零售业等诸多行业的主要利润都来自中国。但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其次是欧洲,日本的比重正日趋下降。

  近日,日本更多专家接连表态,应该让日本消费者认识到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如果中国动用经济武器来敲打日本,日本企业将遭受严重损失。

  经济评论员马光远认为,中国民众的态度,取决于钓鱼岛事件未来如何解决。

  马光远:这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也是必须的表达,两国关系这样的状态每一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事件的强烈关注,是非常正常的。长期去看的话,还是取决于事件最终以什么样的途径解决,如果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向解决。如果能够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向解决,这个事就不会是长期的。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教授高洪认为,表达情绪与采取经济反制措施是两回事,日本经济低迷是其自身原因造成的。

  高洪:日本媒体估计如果中方采取反制措施,首先打经济牌,我觉得未必。日本经济低迷的状态因为制约经济的主要因素并不会在近期内变化,比如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老龄化问题,无论野田政府还是前几届政府,在经济政策比较发力,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记者舒晶晶)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