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欧美日齐放水热钱汹涌 专家支招跑赢通胀投资法

2012年09月20日 09: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9月20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欧美日齐“放水”,美国及香港的低息时代又再延长多两年,楼市已经一马当先再攀高,已经回落的通胀在楼价、商品狂炒下,料将回升,小市民又要谂计保身家。纵观两次QE的经验,楼市是大赢家,地产股、房托基金等表现亮丽,惟目前入市担心已触顶;其它如黄金等商品,总体有不俗升幅,但中间的波幅惊人。下面由各路专家比较不同的投资类别,投资者可结合自身情况,打赢通胀。

  香港最新的7月份CPI同比升1.6%,基本通胀率(即剔除政府一次性纾困措施后)为4.2%,在QE2期间,香港的通胀一般维持超过5%的水平。上两次QE,令逾6,000亿港元热钱涌港,楼市炒爆。

  面对美国QE3及欧洲、日本央行新一轮QE,通胀问题再受关注。在问投资专家之前,我们在家人朋友间已可听到,“抗通胀?买楼啦,再就买股票啦!”然而,买楼动辄几百万,普通打工仔哪来这多钱?买股票也不一定有进赈,甚至连一众富裕人士也损手。一项调查显示,香港去年富裕人士数目萎缩17.4%,所拥财富更萎缩达两成,究其原因,因为股市波动及下跌,致财富蒸发,故盲目以买股抗通账作为金科玉律,随时倒输。

  分析员:等20000点入市

  而投资界亦提醒投资者戒急用忍,不需现阶段急于买货。独立股评人姚嘉华表示,上周宣布推出QE3,近日间其憧憬已几近被消化,恒指要升至21,000点阻力极大,投资者宜待恒指回至20,000点后才再考虑入市。

  要在低息环境赚取稳定回报对抗通胀,高息股成不少投资者的首选。最好的高息股,当然每次派息要够丰厚,可坐定定收息,更重要是股价亦要够稳,否则便会赚息蚀价,随时得不偿失。

  房托 领汇两轮QE均升30%

  综观两次QE下,能保持丰厚派息以及股价上升的股份,以房托基金(REIT)类别较优,而REIT业务简单,靠收租搵食,一般可以提供4至6厘股息,而预期QE3下物业价格会持续上扬,连带租金亦会上升,料股息有望进一步增加。

  若论股价表现,领汇(0823)于两次QE期间,股价均录得达30%升幅,而于2010年始上市的置富(0778),于QE2期间升幅亦达15%。至于今年表现,领汇今年已屡创新高,升幅达29%,置富更累积升逾50%。两股目前分别保持约3厘及4厘的年息率。但分析师提醒,大部分REIT在QE3前皆急升太快,现在入市随时摸顶,料有部分投资者会止赚套现;法巴建议领汇短线可于35元吸纳,置富则为约5.6元水平。

  黄金股 金价QE越升越有

  传统智慧以买金及买楼为为抗通胀恩物。其中金价在对止两次QE期间,分别上升50%及42%。姚嘉华提醒,如投资者欲买金保值,建议投资者宜购入SPDR金ETF(2840),因走势较贴近金价;反观金矿股与金价相连性较低,而且已相继被炒高,投资者要慎择入货价位。

  事实上,在对上两次QE期间,金矿股亦非全然受惠,其中招金及紫金于QE2期间与金价走势背道而驰,股价分别跌两成及五成;而SPDR金ETF则可保持逾一成的增长。

  公用股 公用事业股息兼优

  稳阵之选当为公用股,同样派息及股价同样够稳。其中业务遍及内地、澳洲及英国等地公用事业的长江基建(1038),股息于近10年稳步上升,03年至11年年均复合增长达10%。而恒指重磅股中移动(0941),现水平股息率为3.91厘;但要注意的是,中移动于8月公布业绩后,其股价已回调逾一成,仍未确定是否已充分反映业绩不理想因素。

  内银股 内银股息率逾5厘

  若单以股息率计,股价走势极颓的内银股原来相当吸引,如工行(1398)及建行(0939)息率均达5厘以上。两行去年全年派息分别为每股0.203元人民币及0.2365元人民币,即每手1,000股每年可分约200港元。然而,内银股基本因素确实不堪,如利率市场化势令盈利收窄,坏账又正在恶化,股价本身难企稳,派息能力亦可能受损,买入随时要捱价。

  砖头股 地产股“食”楼价升势

  姚嘉华亦相信新增QE3游资会流入本地楼市,推高楼价,本地砖头股直接受惠,当中较看好长实(0001)及恒基(0012)。参考QE1期间,海外连同内地资金齐齐热炒本港房屋,天价频频,两只砖头股飙升,恒基更升逾1倍。但期后政府及金管局多次出招压抑炒家,故QE2期间,两股回调逾两成。在金管局第五度出招,政府亦有意加重SSD力度,且看香港楼市升势是否如想象中般猛。 (中新网财经频道)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