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药价下调 消费者缘何不敏感

2012年09月20日 15:4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通知,决定从10月8日起调整部分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95个品种、2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7%。据悉,这次价格调整方案是在开展成本价格调查、专家评审和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所涉及的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费用高,对患者影响大,降低价格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负担。

  在笔者记忆中,这样的药品降价好像不下几十次了吧。从刚开始的欣喜、欢呼,到后来的怀疑、不解,现在,恐怕消费者对这样的一个“重大利好”已经不怎么“感冒”了。因为,药品降价的利好,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原因给“贪污”了。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降价死”。所以,当我留意几大门户网站的网友跟帖时发现,不仅没有对药品降价表现赞同,反而几乎是清一色的质疑,大都认为药品降价普通公众根本得不到实惠,这也就不奇怪了。

  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一直不断向前推进,有关部门对医疗体制改革不可谓不尽心尽力。但围绕药价的各方博弈,使得“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成为多方诟病的罪魁祸首。剑指“以药养医”的努力早就开始试点了,但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每次大幅度降低某些药品价格,医院就会少开甚至不开这些降价药,转而去开其它的高价药。于是,非正常的“倒逼机制”自动生成:当药品被降价后,药品代理商会逼着制药企业生产其它档次更高、价格更贵、利润更大的药品;而厂家觉得药品利润接近“底线”后,也会自动地以不同剂型、不同包装,但价格更贵、利润更大的同类药品取代降价药。据媒体报道,罗红霉素有40个名字,头孢三嗪有30个名字,抗菌药氧氟沙星的名字达52个之多……花花绿绿的“一药多名”让患者无所适从,也根本体味不到药品降价后带来的好处。

  很显然,发改委不能仅仅发一纸降价令便撒手不管了。这种“一降了之”的行为,已经不能对消费者形成实际利好,需要出台配套措施。

  这里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思考。

  其一,我国每年新批的新药有多少?其中有多少是“换汤不换药”的新药?这种所谓新药是如何获批的?有没有不规范的地方?必须把好“新药”的批号关。否则,降价令越多,便会逼出更多的报批“新药”,产生更多的腐败!

  其二,一些医院暗中鼓励医生开大处方,开贵药,从而于中牟利。对此,发改委有没有相关的配套措施?有没有罚到肉痛的真查严处?只有釜底抽薪,严格监管,才能真正让降价令产生效果,让消费者获得实惠。肖余恨

【编辑:李金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