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结构增长:中国经济突围之路

2012年11月05日 09:11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世界经济“狂澜难挽”?

  《2012年世界经济风险指数与主权国家评级报告》指出,包括美国、欧元区、日本在内的世界经济将进入5~10年甚至更长的紧缩时期。受此影响,报告判断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基线为6%,上线为7%,下线为5%。

  欧债危机、财政悬崖、增长乏力的新兴经济体……用“千疮百孔”形容目前及可预见时间内的世界经济,毫不为过。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2年世界经济风险指数与主权国家评级报告》指出,未来“紧缩”会是世界经济常态,包括美国、欧元区在内的世界经济将进入5~10年甚至更长的紧缩期,中国经济亦会受到拖累,报告判断2013年经济增长率将在6%上下徘徊。

  衰退:2013全球经济关键词

  报告指出,2013年世界经济总体格局和基本趋势不会根本好转,甚至会因欧美债务危机加深演变为更大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

  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和大环境疲软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的预期衰退是北京智能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眼中拖累2013年全球经济放缓甚至衰退的主要力量。

  他认为,欧洲方面,德国主导的财政紧缩政策虽然减轻了债务压力,但同时也削减了希腊等债务国家的发展能力,把债务危机演变为经济、社会、政治的多重危机。他预测2013年欧洲联盟出现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超过90%,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在0%左右,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最新公布的欧元区数据似乎印证了他的观点,欧元区9月失业率则从11.4%攀升至11.6%,10月份欧元区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继续下滑,并创下约3年来的最低水平。欧盟委员会10月30日公布,10月份经济景气指数从9月份的85.2降至84.5,为2009年底以来最低水平。

  季铸认为,美国经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2013年启动的自动减赤方案注定了未来美国全面紧缩的格局,市场普遍担心美国随时可能因为意外事件需要临时增加财政支出,导致财政赤字超过红线,落入以收入下降、支出增加为特征的财政悬崖,陷入经济危机,预测2013年美国出现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概率均为50%,美国经济增长率在2%左右。

  至于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季铸判断,其将因欧美的不景气而陷入经济困境,全球经济未来将进入5~10年甚至更长的紧缩时期,世界经济环境会变得更寒冷。

  结构增长:中国经济突围之路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下,中国经济也难独善其身。报告判断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基线为6%,上线为7%,下线为5%。

  报告进一步分析称,未来全球债务危机如果冲击中国,大体有两个基本途径和传递机制。一是金融链冲击,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会导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和欧洲债券丧失价值或贬值,导致中国债权丧失和国内银行坏账,进而导致中国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二是市场链冲击,报告指出,美国和欧洲采取的紧缩政策同样会导致世界经济紧缩和全球市场紧缩,各国进口下降,中国出口减少。

  国际市场萎靡这一点在出口企业看来,已超越过往关注的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等传统问题,成为它们眼中困扰当前出口的最大障碍。

  广州中轻进出口公司销售经理王丹反映,欧美国际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的订单量难以维系生产。

  山东菏泽威乐皮毛玩具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马迅更直言,尽管公司出口业务还在正常运转,但原本应该覆盖全年的订单量仅够企业开工至本月,“这还是因为山东一线城市大量出口企业倒闭,部分订单流向二三线城市,成本更低的企业才勉强多维持了两个月的生产。”

  不过,季铸表示,中国控制物价上涨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建议停止紧缩政策,按照立足国内、绿色经济、结构增长、扩大进口、发展教育的政策方针,应对即将到来的全球债务危机和世界经济紧缩。

  他进一步解释,中国积极扩大开放、扩大出口,不仅能帮助希腊等国家摆脱债务危机,还能为中国改善国际经济循环、实现经济结构升级创造条件。

  季铸强调,结构增长是发展之本。中国应当向大量使用人力资本的服务经济蜕变,毕竟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力资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市场,具有发展服务经济的一切有利条件。因此,未来可以考虑在从传统工业经济转向以服务经济、知识经济、智能经济为代表的绿色经济过程中实现结构增长。 作者:杨舒

【编辑:李金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