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口红利衰减 中国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2年11月05日 10: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人口红利衰减 转型升级提速

  中国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代工企业正在把目光转向人力成本可能比中国更低的地方。

  最近,国际代工巨头鸿海集团与巴西圣保罗州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投资1400万美元打造巴西富士康工业园区。有消息称,不只是巴西,印度尼西亚、缅甸,甚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非洲都在鸿海集团考虑的范围内。而鸿海集团旗下的富士康集团,近几年已从深圳外迁,其追寻廉价劳动力聚集地的足迹已遍布中国31个地区。

  与此同时,在中国南部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白发一族”早已成为田间地头的主力。四川省泸州市黄舣镇盘龙湾村51岁的村民梁光福与另一名村民一起承包了400亩耕地,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如今在他们专业合作社里务工的,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70多岁。“我有时真担心,他们出了事,我会赔不起。”

  这两个事例彰显着一个事实,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所依赖的人口红利正在缩减。一方面,仿佛只要打开“水龙头”就会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不再那么顺畅;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速正让中国陷入“未富先老”的泥潭。联合国预测,到2025年,中国工厂里生产廉价衣服、玩具和电子产品的,年龄在15至24岁间的劳动力,将减少6200万。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劳动力价格上涨是2003年以来的大趋势。他预计,中国的“人口红利”在“十二五”末或将迎来拐点。不但以技师、技工为代表的中高级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局面仍将持续,一般素质的劳动力也将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深层原因,是以往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部环境和内生条件已经或者将要发生明显变化。”今年6月在青岛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研讨会上,多位经济学家指出,国内人口红利持续衰减,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已经并将继续超过周边一些国家,而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持续提高、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传统比较优势弱化,这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可能遇到一个明显的发展关口。在这一关键时期,要么成功转型,提高劳动生产率,弥补劳动力的不足,从而跨跃发展的障碍,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要么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的陷阱,重蹈拉美经济的覆辙。而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2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未来5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需要新动力,而这动力就来自转型升级。

  “面对新变化,转型越快,发展的空间才越大。”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认为,最近,上海、浙江、广东的工业和投资指标常常只有一位数增长,这不是偶然现象,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而在经济学家吴敬琏看来,转型升级并不是一个新的词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已经提了30年左右,正式列入五年计划或五年规划也已经15年了,但实施的结果并不如人意。”他清楚地记得,2010年在中央党校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连用了50次“加快”。

  毫无疑问,对于一直依靠比较优势发展的中国经济而言,转型升级无异于一次凤凰涅槃。正如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去年年底在上海市委十七次全会上所说,“推进转型发展不是在公园里散步、在沙滩上晒太阳,如果没有上世纪90年代工业结构调整时‘壮士断腕’的决心,没有抛开个人得失、耐得住寂寞的实事求是的勇气,没有逐个突破体制机制等障碍的坚韧毅力,不可能取得成功。”

  今年5月20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说其艰巨,是因为利益格局调整的不容易,是因为‘自我否定’的不容易,更因为新路探索的不容易。比如,囿于传统利益格局,不愿转;不具备知识能力,不会转;体制机制约束,不能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广东的经济素以外向型著称,然而也最早感受到了出口下降带来的压力。在过去5年里,广东尝试打破过去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并初步取得了转型升级的“战略成功”。原来的内外需结构失衡的格局有所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201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7年的68.3%提高到98.2%,其中最终消费率为49.0%,比2007年提高2.3个百分点;外需贡献率由2007年的31.7%降为1.8%。

  而中国经济的另一活跃地区浙江也在进入转型的攻坚阶段。发达的民营经济一直是浙江引以为傲之处。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在考察浙江经济发展后,曾将这种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经济模式概括为“小狗经济”。然而,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涨价、人民币升值……重压之下,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困境。前不久浙江省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再创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就破解小微企业眼下面临的融资盈利难、提升发展难、成功创业难等问题提出一揽子扶持政策。

  这些先行地区的探索,正在为中国其他地区的转型升级提供最直接的样本。

  风正好、帆高悬,中国经济转型正在加速。 本报记者 潘圆

【编辑:李金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