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央行“再宽松”预期持续升温 日股攀高

2012年11月20日 07:2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受日本央行“再宽松”预期不断升温的影响,日元汇率持续贬值,截至北京时间19日18时15分,美元兑日元汇率升至81.26日元,逼近6个半月的高点。当日日经指数上涨1.43%至9153.2点,盘中一度冲至近两个月来的最高点9183点。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日本央行于19日至20日举行的议息会议料将维持现有货币政策不变,但由于外界不断施压以及日本国内经济缺乏更见效的“良药”等因素,日本央行将会继续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

  反对党“高呼”宽松

  上周,日本众议院宣布解散,内阁随后决定将于12月举行众议院选举。日本共同社就即将举行的选举开展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23%的民众支持在野的自民党,只有10.8%的民众支持当前的执政党民主党。

  日本自民党党首安倍晋三日前发表演讲时表示,日本必须维持零利率政策,甚至变为负利率政策,才能给经济增添更多动力。他强调,日本必须为摆脱“通缩”做出更多的努力,日本央行应该设定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每年上涨2%—3%的通胀目标,在达成此目标前应该“无限制”放宽货币政策。安倍还就下任央行行长人选表示,希望选择赞同此通胀目标的人士担任该职务。

  安倍还表示,如果获得选举胜利,将推行与过去自民党政府有所区别的政策。将进行较多的公共投资,并要求日本央行购买国债,强制性地促使货币流入市场。安倍还强调,央行的政策目标不仅仅是物价稳定,还应该像美联储等机构一样,在支撑就业方面也负起责任。

  对此,日本国家战略兼经济财政担当大臣前原诚司则表示,安倍晋三提出的通胀目标不现实,但支持日本央行通过购买债券向市场注资。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日前也表示,日央行将会继续着眼推行力度更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未表示支持“无限制”放宽。市场普遍预计,尽管面临压力较大,白川方明领导的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将在19日至20日举行的议息会议上暂时维持货币政策不变。

  日本财务省副大臣武正公一19日表示,强烈反对过度依赖货币政策应对通缩环境下的经济问题。

  日央行再宽松难免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日本央行近年一直在实施宽松政策,对经济的提振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但该行似乎难以找到更加有效的办法,在近期料将采取进一步的宽松措施。

  10月30日,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议,维持基准利率在0-0.1%不变,并将通过资产购买及信贷计划加大宽松规模,将资产购买规模扩大11万亿日元至91万亿日元。自美联储于9月13日宣布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之后,日本央行迅速跟进,在9月19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继续扩大货币宽松的规模,将用于购入资产的基金规模扩大到80万亿日元。

  分析人士指出,在国内外经济发展面临困境,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已相继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日本央行不断推出宽松政策实属无奈之举。目前日本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的利率已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日本依然没能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从日本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日本经济复苏的步伐已明显放缓。今年二季度日本实质GDP的增长率仅为0.7%,远远低于今年一季度的5.3%。

  分析人士表示,对于如何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境,日本国内主要存在两种意见。一种主张央行采取更大规模、更多种类的量化宽松政策。但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仅靠量化宽松政策难以拯救日本经济,还需要辅以多种有效的财政政策进行配合,日本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而非流动性不足。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企业不愿意扩大投资和生产。日本政府提出调升消费税税率,对未来充满不安的日本人也不愿意消费。所以必须提高消费者和企业对于未来的预期。但两种观点都认为,央行“再宽松”已是当前在刺激经济方面见效最快的“良药”。

  据日经新闻报道,日本经济学家预测,尽管11月19日至20日的议息会议日本央行会按兵不动,但该行将遭受外界越来越大的压力,特别是如果美联储在12月11日至12日的会议上推出新的宽松举措,那么日本央行在12月19日至20日的会议上也会加大宽松力度。(记者张枕河)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