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欧债危机深化中欧合作 未来经济领域竞争恐增加(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28日 11:0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问题二:

  中欧经贸合作在不断深化的同时,如何扫清障碍,在中欧关系整体发展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欧洲专家认为,欧中贸易关系可以说“大到不能倒”,但欧洲无疑是使用贸易防御手段的始作俑者。欧中双方需要寻找共同战略, 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专家认为,双边贸易摩擦和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发展中欧经贸关系的障碍,双方应理性处理贸易摩擦、加强贸易与投资领域的平衡性,形成良性互动;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尤为重要。  

  让—克里斯托弗·德弗雷涅:欧中在经贸上相互依赖。欧洲经济萧条期可能会与日本1990至2004年的经济萧条期一样长,这意味着欧盟经济增长将主要来源于其对世界其他地方的出口与投资。美国与日本的经济前景不容乐观,那么中国将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最大依托。

  中国经济同样依赖欧洲经济。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且很可能未来仍然如此。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的特点是外向型,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消耗了太多资源。因此必须实行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为此,中国需要引进技术,尤其是欧盟的技术。欧洲也能够接纳大量中国研究人员与大学生,他们学成回国后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欧中还可以实现教授与科学家的交流,推动中国的科技进步,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的福祉,也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弗雷德里克·艾里克森(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经济的杰出表现成为中欧贸易增长的源泉。欧中贸易关系可以说是“大到不能倒”。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关系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贸易关系之一。到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5672.1亿美元。眼下,欧洲市场疲软导致欧中贸易额有所下降,但2012年欧中贸易仍有望达到6000亿美元左右。跨境贸易让中国和欧洲的企业都获益匪浅。

  近年来,随着欧洲内部市场不振,其他外部市场也需求乏力,欧洲企业的销售额明显下降,而它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则保持上升势头,中国显得尤为重要。消费者也从欧中贸易中受益,因为他们可以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另外,欧洲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的75%属于原料产品,这有助于欧洲企业缩减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扩大出口。

  欧中贸易关系发展迄今为止是成功的。不过这种关系也受到不断增多的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的影响。当然,在欧中贸易关系中,欧洲无疑是使用贸易防御手段的始作俑者。比如,欧盟针对中国电信企业和光伏企业发起的调查,欧盟内部也在谈论是否要将欧盟的政府采购市场对中国企业关闭,欧盟官员还提议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进行公共安全审查。毫无疑问,这些观念均体现了对本土产业的保护。对欧中贸易持有这种态度是可悲的。欧盟一些夕阳产业缺乏竞争力,一边亏损经营,一边向欧盟领导人施压要求得到保护。欧盟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仍只占中欧贸易的很小部分。欧盟有时候发出威胁往往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威胁也好,贸易防御措施也罢,这都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欧洲在开放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经济改革力度不够。

  目前,双边的投资和贸易活动将欧中贸易合作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我们看到了欧中贸易关系成熟发展的信号。但是,在未来欧中双边贸易要继续保持如上一个10年那样的繁荣,欧中双方都需要寻求一个共同战略,以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打消彼此的疑虑。  

  古斯塔夫·格拉茨(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以出口为导向,很大程度上依赖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和经济合作。过去30年的欧中关系发展方式最能说明这种状况。30年前,当欧洲开始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时,后者仍然是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在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1%,全球贸易份额不到1%。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3.6%,约有11%的世界贸易货物来自中国。相比之下,欧洲日渐衰退。多个发达欧洲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努力振兴它们的经济,以减少其庞大的公共赤字,欧洲公司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同时也正失去它们的技术优势。所有这一切都让欧洲担心,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将影响欧洲经济发展。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