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活跃 前十月超3000亿元

2012年12月05日 09:50 来源:华龙网 参与互动(0)

图形 李璐 制

  我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正保持持续增长的“惯性”。昨日,市统计局发布《重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概况》,今年1~10月,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已完成3070.59亿元,同比增长21.8%,增幅较1~9月上涨了0.4个百分点。

  据了解,在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民资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已占据部分行业投资的主导地位。

  去年投资总量是2008年1.8倍

  2008年到2011年以来,重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08年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757.48亿元(不含农户投资,下同),到2011年,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3210.61亿元,是2008年的1.8倍。虽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国家4万亿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引起投资结构的变化,2009年以及2010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和42项民间投资具体实施细则的相继出台,民间投资的活力进一步被激发,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解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廖成林分析说,重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积极性,但大的经济环境目前还并没有完全摆脱低谷,在这种情况下,持续增长可以说明一种“惯性”,在政策刺激下,相信会有更大的增长。

  主要投向工业和房地产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究竟投向了我市的哪些领域?市统计局报告显示,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投向主要集中于第二、三产业。2011年,全市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21.04亿元,同比增长22.2%,占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8%;第二产业投资1463.80亿元,同比增长12.8%,占总量的45.6%;第三产业投资1625.77亿元,同比增长13.2%,占总量的50.6%。

  “从具体行业投向看,工业和房地产开发是民营企业投资的主要领域,分别占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43.0%和34.5%,两者合计超过总量的七成。”昨日,市统计局投资处人士告诉记者。

  据市统计局数据,去年全年,我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在房地产业投入了1257.58亿元,同比增长12.2%,占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9.2%。

  解读:廖成林分析称,我市本身就是工业基地,而房地产行业利润相对于其他行业仍较高,这也促成了民间资本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房地产领域。此外,我市工业结构正在转型,而工业投资增速正在加快,这也说明我市转型速度也在加快,未来也需要更多的资本进入。

  交通运输等行业投资遇冷

  重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范围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十八大行业均有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介入,部分行业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已占据同行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导地位,担起了顶梁柱的角色。其中尤以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行业最为突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在其中所占比重高达80.1%和69.8%。

  但是对部分行业而言,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还受到较大限制,如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明显不足,在同行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不足二成。

  解读:廖成林分析称,部分领域不受民资青睐,除了政策缺乏引导以外,也和投资主体的心态和眼光有一定关系。以上部分受冷落的领域具备极大潜力,将来一定有很多机会,在我市启动“三环时代”等背景下,投资者更应将目光放长远,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

  投资资金大部分为“自筹”

  市统计局报告显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有超过85%的资金都来自于企业自身,只有一成多的资金才来自于正规的金融体系。在2011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企业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所占比重分别为60.8%和27.0%,分居到位资金的前两位,银行贷款仅占11.0%,与2008年相比,企业自筹资金比重提高了3.5个百分点,而国内贷款则降低了3.9个百分点,其他各类资金来源比重基本保持不变。

  解读:“这表明了在国内不断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来自金融市场的资金将会更加有限。”市统计局相关人士分析,一方面说明了我市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充裕,自我积累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融资渠道仍比较单一,其他融资形式并未形成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足够支持。

  2011年重庆民间固定资产

  文化创意类微企达8326户

  解决6.78万人就业

  在我市起步较晚的文化产业,表现出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昨日,市统计局发布《2011年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相关报告,据统计,2011年重庆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09.48亿元,占GDP比重为3.09%,在西部八省市中处于中上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兴文化产业增速最快

  据市统计局统计,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09.48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9.6%,高于同期全市按现价计算的GDP增速3.4个百分比,比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高出2.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快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幅,表现出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

  从我市文化产业的总量分析来看,增加值主要集中在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四个行业,增加值均超过45亿元,四个行业合计为211.84亿元,占到了整个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8.5%。从增速上看,2011年网络文化服务的增速最高,达44.1%,高于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14.5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位居各行业增速的首位。

  解读:市统计局社科处人士分析称,网络文化服务的增速最高,表明近年来以数字传媒、动漫、网络文化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吴扬文则表示,从全国来看,几年前北京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就达5%以上,上海也已超过10%,我市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仅3%左右,仍存在不小差距。“GDP所占的分量说明软实力,上海等城市的人文、历史和城市的融合较好,是重庆努力的方向。”

  文化创意类微企达8326户

  市统计局报告显示,我市已累计发展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8326户,占全市微企总数的12.85%,解决6.78万人就业。

  此外,尽管新兴文化产业的增速排在首位,但文化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较大,新兴文化产业比重很小。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传统文化经营为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发展缓慢的特点。

  解读:吴扬文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应真正根植于重庆,到目前为止,全市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影视公司或龙头企业,一些持有较大规模资金的民营企业等投资主体也很难被带动起来。市统计局在报告中也分析认为,应以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为抓手,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催生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为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标杆、做出示范。

  重庆商报记者 谭亚 实习生 程莉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