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一”迁址何以震动三湘四水?

2012年12月06日 09:13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三一”董事长梁稳根最近做了一个迁址北京的决定,令人震惊。或以为,湖南的“面子上”会很挂不住了。网上的舆论均认为,这给地方政府出了个很大的难题——近10来年,尽管原由不同,创智、远大、太子奶等湖南发展起来的优秀企业,先后发生了出走风波……三湘四水,情何以堪?

  11月29日,有媒体指出同城同行业对手中联重工多年来的恶性竞争,反响巨大。随后,中联重科也发布措辞严厉的声明,双方各执一词,隔空对战。无论事实真相如何,“三一”与中联这两个同城竞争对手之间的争斗,已经完全超出了正常的商业竞争范畴。

  当下全球经济正陷入深刻危机中,中国经济也处于艰难的低谷,和衷共济本应是企业共度危难的路径和策略。但两家有着国际影响的中国公司,却陷入恶性竞争的白刃战中,令人唏嘘。在改革开放已逾30年的中国商业环境里,仍有如此令人不堪的恶斗,也匪夷所思。

  恶性竞争没有赢家。竞争如果走向恶性,就演变为丑闻——这甚至不仅仅只是两家企业的丑闻。而且,两家市值巨大的上市公司的缠斗,也颇有些置广大投资者利益于不顾的姿态。

  让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实现充分而理性的竞争,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透过“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的发展路径可以求证:正是有充分和直接的市场、技术、产品乃至人才的竞争,才使得这两家同城对手都得以做强做大。目前,“三一”和中联在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排名,分列第六和第七名。

  “‘三一’进入的是国企林立的地方,那里竞争不充分。”梁稳根草创时期的这种认识,不失为一个企业家颇具战略智慧的体现。直到今天,当“重启改革”成为广泛共识之际,综合学界的观点,仍然可以这么认为:中国许多缺乏竞争的产业,若能创造条件,降低门槛,让更多的梁稳根们顽强挤入,中国经济建设的效率,一定会要高很多。

  没有充分竞争的市场是不可想象的,而没有法律乃至道德约束的竞争同样也是不可想象的。两家顶尖公司之间的竞争,演变成如今的恶斗,值得深入反思。

  比如,与中联的国企性质不同,“三一”是一家纯粹的民营公司。这一区别,也导致了网上舆论对“三一”有某种同情的情绪。虽然事实的真相可能并非“一家国企对民企的打压”这么简单,但舆论情绪的背后,则多少折射着人们对深化改革的种种渴望。

  再如,“三一”、中联之争升级到“一山不容二虎”的激烈程度,还将当地政府逼到了左右为难的尴尬之境,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另一个维度。有评论认为,在这个市场机制远未完善、多数关键资源还控制在政府手中的制度背景下,企业均乐于与政府建立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对企业和政府也都隐含风险。

  “三一”高层在接受采访时,对其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和从中所获得的照顾和扶持如数家珍,多年来,梁稳根在参与政治方面表现得非常积极。可以说,正是越来越多的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当下制度资源的领会、迎合和利用,才让制度环境更难以向市场法则主导的方向发展。

  可以这么认为,“三一”与中联此次针尖对麦芒式的恶战,将使得地方政府陷入“手掌手背都是肉”的两难之境。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学者一再呼吁:政企分开,是深化改革的一个无法逾越的深水区。

  唯有符合市场规则的竞争是理性的竞争。“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共识:发展关键不是争夺市场,而是攫取政府的资源。是什么让企业家集体从市场优先偏移为资源优先?根子在政府。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至少还有30年大发展。”有财经人士这么认为。或因为此,人们更迫切地期待通过深化改革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有更多的资源是通过市场而非行政手段进行配置。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