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滞销怪圈频现 农产品阶段性滞销何方可解

2012年12月06日 13:53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参与互动(0)

  事实

  滞销怪圈频现

  增产不一定意味着增收,在城市居民抱怨菜价不断上涨的时候,最近一个月来,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安徽的白菜、山东的苹果、四川的生姜脐橙……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滞销品种更多,除了蔬菜,还有水果。而滞销量也动辄数以万斤。

  记者近日从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山东寿光了解到,目前的蔬菜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下跌近两成,白菜、芹菜等几个品种甚至跌了50%。

  “种大棚就像赌博,本投入进去了,收多少不知道,不管价格多低也得卖,总不能烂在家里。”这样的声音充斥在各类媒体的报道中。“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农户选择性最差,滞销损失也最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说。

  农业部农产品市场流通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接受采访时指出,生产与市场的不协调造成本轮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的蔬菜水果生产过剩。其原因是缺乏组织化引导、盲目种植,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农民不能准确预估农产品产量进而难以改变耕作安排,缺乏把握市场的主动能力。此外,洪涛表示,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消费者未感受到菜价下降,抑制需求。“而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菜商往往是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就一拥而上,不好的时候马上退出,这反过来又导致了流通不畅。”

  问诊

  之一:“卖难”“买贵”为何同时出现

  一边是蔬菜大面积滞销,菜农无利可图,另一边是市民买不到低价菜。“蔬菜滞销虽然引起收购价下跌,却未传导至终端零售价,显然是供应链环节存在问题。”李国祥说。

  一颗大白菜,从田地到餐桌,须经历农民—产地小菜贩—产地大菜贩—长途运输户—销地大菜贩—销地小菜贩—市民等多个环节,菜价因此被层层推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也指出,农产品滞销,是阶段性、局部地区、个别品种的问题,但流通体系的缺陷可能是问题的根源。“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还不健全,基础设施总体薄弱、信息不对称、产销组织化偏低的问题仍然突出,阻碍鲜活农产品市场发展。”李国祥说。

  记者了解到,在产销衔接诸多方式中,“农超对接”成为目前缓解“卖难”、“买贵”的重要一步探索。可是,我国农产品目前经由直采直销销售的比例仅为15%。在我国大中城市,80%左右的蔬菜经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社区菜场售出,批发、集贸市场是蔬菜流通的主渠道。

  对此,洪涛也表示,在我国蔬菜种植相对分散、规模化不强、组织程度较低的现状下,完全寄望于“农超对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蔬菜产销衔接问题。他建议采取多种渠道模式,如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网对接、农基对接、农销对接、农批对接等多种渠道来活跃市场,应从不同的蔬菜品种和不同的区域差别,形成多种模式、多种供

  应链,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蔬菜流通体系。

  李国祥同时指出,要拓宽流通渠道,就要大力发展“订单蔬菜”种植,菜农按照订单种植适销对路的蔬菜。同时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农民成立农村合作社,加大规模化种植,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打破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小生产,大市场”的现状。

  之二:低头种庄稼抬头看市场

  不难看出的是,今年滞销最严重的几种蔬菜和水果,几乎无一例外出现了大规模扩种的现象,比如在广西南宁的苏圩镇,因为去年辣椒价格好,许多农民就把水稻或甘蔗拔了改种辣椒,现在全镇每天都有40万斤辣椒等着卖,“往年7、8毛一斤供不应求,今年3毛钱一斤还没人要。”小农户跟风种植造成了菜价高低周期性循环。

  然而,跟风种植的背后则显示出菜农的市场供求信息获取能力及判断能力、市场的应变能力都很弱。“‘菜贱伤农’问题多次出现,其深层次原因就包括全国性农产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蔬菜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串接严重缺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接受采访时说。他说,由于农民信息渠道不畅,往往是看什么赚钱就种什么,然而无限度的扩种打破了市场规律,从而出现“丰年困局”。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苑鹏认为,目前政府仅有价格监测信息,且较为滞后。由于缺乏及时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菜农的生产主观随意性较强,这为个别品种蔬菜形成区域性过剩或短缺埋下隐患。

  “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不能发布事后信息,应该从生产上找原因。”洪涛说,各地蔬菜主管部门要注意提前对种植面积、种子、农药、化肥采购情况等先行指标进行监测;还需要了解掌握主要蔬菜品种的播种面积、长势、产量、采摘时间等生产情况,同时还需要对各地主要蔬菜品种、价格、销量及时监测,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发布蔬菜供应、需求、价格变化信息,积极引导蔬菜生产和市场流向,对滞销卖难品种进行分析预警。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业分析师马晓春则提出,这样的信息平台建设应为双向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通过县、市、省三级蔬菜生产信息的汇集,最终集中到国家级信息平台,向全国发布各地的蔬菜供给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汇集县、市、省三级市场蔬菜的需求信息至国家级平台,向全国发布各地的蔬菜需求信息。一方面避免出现个别品种区域性过剩或不足,另一方面,蔬菜销售商可合理采购蔬菜,降低蔬菜采购成本,降低终端菜价。

  信息化时代“大白菜”们触网有多难

  “双11”期间的网购数据让人咋舌,这样的网购热情能否让农产品“分一杯羹”?事实上,这并非不能推广。从2012年初以来,各种滞销求助信息此起彼伏,网友呼声很高,支持力度也不小。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与发展,让农产品走入网络,让农民、市民零距离,不是不可以的。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农民网店总数为131万家。如果鼓励更多农民在网上“摆摊”,足不出户便可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而且大大缩短了流通环节。

  虽然,网销的实际销量或许跟大型批发市场的销量不能相比,其中重要的是将农产品带入信息传递无比迅速的网络时代,如此“大白菜”们才不会是网购世界的外来物,真实世界的滞销物,更能与时代的脚步完美地契合。

  搭建这座桥也不难,只要有媒体的宣传、相关部门对农民进行指导和帮助、电商与物流进行支持等条件,农户搭建起网络销售平台,同时对农产品的生产、配送等过程进一步规范,自然会为“大白菜”们开辟一个新天地。(童心)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