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外贸2012年增长6.2% 目标未实现成绩很不易

2013年01月11日 08:4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外贸2012年增长6.2%目标未实现成绩很不易

  中国外贸去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好

  目标未实现 成绩很不易

  进出口结构优化,出口等量商品,可多换2.7%进口商品

  “对外贸易总值比2011年增长了6.2%。这虽然与年初10%的预计目标有一定的差距,但这一成绩的取得也实在不容易。”1月10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2年,我国进出口增速缓中趋稳,进出口规模逐季环比增长。同时,我国外贸在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优化结构等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七成企业反映2012年综合生产成本上涨

  2012年,在欧债危机深化、世界经济复苏减速的情况下,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我国经济也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郑跃声概括了我国对外贸易承受着四方面的不利因素。

  首先是外需疲软、订单下降。另外,国内生产成本上涨,也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减弱。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有18个省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的工资增幅为19.4%。由于人民币的升值,有七成左右的企业反映2012年生产综合成本比较2011年同期在上涨。还有,我国面临的外贸环境恶化。不仅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频频效仿,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此外,郑跃声认为,我国内需走弱,也造成进口动力不足。国内经济自主的持续减速和直接利用外资规模的下降,导致对进口需求的抑制。2012年,如果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我国实际进出口的物量仅增长5.7%,这比2011年回落5.9个百分点。

  他说,尽管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低于预期,但综观进出口整体表现,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仍然是表现最好的。据统计,2012年前10月,日本进出口增长1.1%,欧盟下降2.1%,美国进出口增长4.2%。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6.2%,实在是来之不易。

  进出口对外资企业依赖减轻,民企比重上升

  郑跃声说,2012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优化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贸易伙伴多元化更加明显。2012年,我国与传统贸易伙伴的贸易比重在下降,对东盟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比重在提升。

  国内对外贸易区域布局更加均衡。广东等7个主要外贸省市在全国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下降,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表现活跃。

  外贸主体结构更趋合理。我国外贸进出口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赖在减轻,民营企业的比重有所提升。201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快于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13.4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1.6%,提升了3.5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所占份额已回落到一半以下,为49%,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

  出口商品结构继续升级,进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较快,“两高一资”的产品出口在下降。消费品、能源资源类的商品进口增长较快。其中,进口消费品增长12.7%,进口能源资源类产品增长10.5%。

  郑跃声说,随着外贸进出口结构优化,2012年,我国贸易价格条件继续改善,外贸出口价格总体上涨2%,进口价格总体下跌0.7%,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02.7。这表明我国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2.7%的进口商品,对外贸易在向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

  今年外贸情况可能略好于去年

  展望2013年,郑跃声认为,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总体分析,情况可能略好于2012年。

  郑跃声认为,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不足、国内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情况难有根本改观。但也要看到,国际贸易环境也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国际上一些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刺激政策,可能将使世界经济增速停止下滑。国内各项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效果,也会逐步加以释放。

  郑跃声介绍,最近海关总署对200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2012年12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的指数为34.2%,较11月份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新增出口订单指数为36.9%,较11月份回升2.9%。出口经理人的信心指数为38.2%,较11月份回升2.4%。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18.4%,较11月份下滑0.7%。这“两个提升和一个下滑”,预示着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可能会有所好转。今年全年外贸进出口增速可能会略好于2012年。   本报记者 杜海涛

【编辑:李金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