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难产 多方利益难调和是主因

2013年01月23日 09:3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对消费者而言,去年食用油行业最值得期待的消息或为《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将在2013年年初正式出台。

  然而,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该国标可能在今年再度搁浅,正式出台还需时日。日前,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调和油这一块的市场份额巨大,多方利益错综复杂、难以调和,才引致行业标准迟迟未能出台。

  据了解,调和油又称调合油,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在国内市场上,食用油巨头金龙鱼最早向市场推出1∶1∶1概念的调和油,随后,其它品牌也快马跟上抢食。目前,调和油的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调和油的定价和销售量都已经非常稳定。

  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食用调和油的产量达238万吨,占小包装食用油507万吨的46.9%,已经超过大豆油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种。终端市场上可见的调和油品种不下20余种,不仅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也让这一块的市场竞争愈趋白热化。

  据业内人士测算,100元的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有3%的盈利。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的调和油可盈利6%,是纯大豆油的2倍,这也是近年众多企业纷纷抢滩调和油市场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调和油市场一直饱受着“乱调”的非议,原因是这一新的油品长期只有企业标准而没有行业标准。正因调和油的产品配方不强制公开,一些厂商倾向采用成本较低的油种作为调和油的主要成分,或肆意夸大宣传单种油的含量,总结起来就是什么油便宜就兑什么油,什么油贵就标什么油。最终,深受其害的只能是不知如何辨别调和油优劣的消费者。

  前述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还透露,尽管目前调和油市场有乱调的不良名声,不过消费者还是可以根据市场反应及专家建议来挑选调和油,尽量避免购买那些市场口碑差的杂牌货,而应多选择信誉好的大品牌。(记者/牛思远)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