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春运头两天部分高铁上座率不足3成 网友:没气氛

2013年01月28日 09:54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春运头两天部分高铁上座率不足3成网友:没气氛

  无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收获如何,这一刻,多少人的心,都已奔到了家人的那一边。拖着大包小包、拎着各种各样的年货,搭乘着拥挤的车,向温暖的家出发。记者白周峰摄

  平淡、平稳、平静,这是今年春运头两天的客流特点,并没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学生流高峰提前离郑,而民工流与探亲流的客流高峰还没到,未形成叠加。春运首日,郑州火车站发送旅客9.5万人次左右,只比平时多出一万人左右。公路方面,郑州各汽车站第一天共发送11万人次,没有明显增长。有网友表示,没有感受春运的气氛。

  【关键词】铁路

  部分线路高铁上座率不足三成

  春运第一天,郑州市民李先生从郑州乘坐G2508次高铁去安阳,本想着春运期间人满为患,但是上车后才发现有大量的空座位。“据我目测,有些车厢上座率也就一二成。”据了解,G2508次是西安铁路局春运期间加开的临客。

  郑州东站今年首次参与春运,头两天究竟是个什么情况?该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比较平稳,人不是太多,到达的旅客比出行的旅客要多,还没有出现春运惯有的拥挤、排队的局面,目前,每天发送旅客一万三四千人次,比平时只多出一两千人次。

  他解释说,高铁客流以商务流为主,目前这部分人还没有放假,预计节前客流高峰从腊月二十六开始至除夕,节后最高峰应该是正月初六。所以,目前,对于郑州东站来说,春运的气氛还不浓厚,也感受不到春运的压力。

  此外,记者两日来在郑州火车站发现,购票、乘车的旅客也不是很多,客流相对比较平淡。春运首日,该站发送旅客9.5万人次左右,只比平时多出一万人左右。

  昨起售返程高峰初六的票

  俗话说,三六九,往外走。昨天,互联网和电话开始发售初六的车票,1月30日发售初九的车票。因节后我省出行的人较多,火车票也异常紧张。记者昨晚9时30分登录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订票网站,查询得知,在正月初六(2月15日)这一天,郑州至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四个城市方向的车票几乎全部卖完。

  虽然网上的票卖完了,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票了,郑州火车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上的票不包括加开的临客,而且,初三以后,是河南外出人员较为集中的时间,该站将根据客流情况,临时再增加临客。

  记者从郑州火车站获悉,为了不让买票事宜占用大家春节聚会的时间,节日期间旅客通过互联网、电话订的除夕和初一起售的车票提前两天发售,除夕及初一不发售新票。即:2月8日互联网和电话订票的预售期延长至22天(含当天),发售3月1日以内车票;2月9日、10日(除夕、初一)不发售新票,仍发售3月1日以内车票;2月11日起预售期恢复至20天(含当天),发售3月2日以内车票。

  【关键词】民航

  早上8时30分前的出港航班

  最好提前120分钟到机场

  记者昨日从郑州机场获悉,从头两天机场的客流情况看,相对来说较为“平静”,进出港旅客与平日相比并未出现大幅增加。随着学生流、返乡流、旅行流,春节前夕郑州机场将形成第一波客流高峰。

  需提醒的是,郑州机场安检从1月26日~28日加强防爆检测,地点为一楼2号门、5号门,二楼2、3、4、5号门;而一楼3、4、6号、二楼6号关闭禁止通行。与此同时,郑州机场安检将增开通道,实现旅客的引导分流。

  春运期间人流量较大,郑州机场提醒旅客,注意掌握办理登机手续截止时间,早出门。特别是乘坐早上8:30前从郑州机场出港航班的旅客,必须在航班规定离站时间前120分钟到达机场,办理乘机手续通过安全检查。

  【关键词】公路

  首日发送11万人次

  客流高峰将集中在2月3日~9日

  “汽车站以省内中短途务工人员流为主,并没有明显增长。”据郑州交运集团介绍,各高校大多已在春运之前放假,学生大部分已返乡,而务工返乡流较为分散。春运第一天,郑州市各个汽车站共发送旅客11万人次,客流平稳有序。今年春运期间,预计发送客流464.7万人次,同比增长3%左右。

  之所以春运第一天“风平浪静”,是因为节前返乡流、探亲流还未开始,据郑州交运集团介绍,预计最高峰客流将集中在2月3日至9日这7天内,主要为省内中、短客流。而春节过后,以务工、返岗、旅游、学生流等中、长客流为主,集中在农历初六至十六之间。另外,从今天起,郑州汽车东站将新增郑州至中牟县付李庄的班次,每天发车6班次。

  来源:大河报记者刘江浩田园文平伟图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