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农民市民化应是城镇化指标和目的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3月06日 10:16 来源:半月谈网 参与互动(0)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叶伟春

  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在有限的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要素如土地、住房、劳动力、交通、基建等相互交织,同时也是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的一个系统。因此,人口、产业或者市场的集聚和分布对于城市的布局影响深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也形成了若干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市群,城市群在城镇化布局中发挥了重要的“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我国初步形成由各类城市群带动,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

  然而,在东部三大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滞后,城市群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导致农业转移人口大规模东迁务工。这样一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代价,春运压力空前,农业转移人口在务工地文化融入难度大,“空心村”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问题严峻。

  推进新型城镇化务必要减少农业转移人口远距离大规模迁徙产生的巨大社会经济代价,这就要求必须抓紧发展中西部地区若干城市群,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县域中心镇和重要边境口岸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将中西部地区一批有条件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发展成为中小城市,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就业。

  同时,要积极将中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城镇经济相对发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区域逐步培育壮大为区域性的城市群。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能光有各类发展规划和国家的转移支付及投资,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和高新区的布局和建设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产业的集聚,发挥产业的支撑功能,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相适应并协调发展。

  要加大产业支撑城镇化发展的能力,就是要在城镇发展的同时坚持产业同步发展,吸纳和集聚人口,鼓励和支持创业就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中西部地区要将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和发展循环型经济和园区看得同等重要,要把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承载能力和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看得同等重要,要把招人留人和招商引资看得同等重要,要把发展好服务业、促进就业和解决好务工人员的基本公共服务看得同等重要。

  要通过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崛起和中小城市、县域中心镇及重要边境口岸城镇的发展,改变一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心向东部沿海的就业预期,使他们留在当地或附近的城镇发展。同时,要挖掘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具有一定人力资本的待业劳动力,逐步把他们吸引到城镇工作。

  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新城新区的建设。现在全国各地出现建新城新区的热潮,但其中很多都有其名而无其实,很多三四线城市在没有人口导入和产业集聚的前提下直接进行房地产大规模开发性质的造城运动,人为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这种“人为造城”的“被城镇化”蕴藏着很大的风险,一是由于市场供应难以有效消化,二是由于人口和产业集聚度太差或卖出去的房子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太差而无人居住。

  新城新区的建设必须要处理好与“老城区”的关系,防止“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合理确定城市的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的人口密度,强化“人口集聚、产城融合、集约节约土地资源”的发展理念,防止产生“空城”和“睡城”。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城镇化是在不同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下的城镇化。往往国家大力支持某个产业发展的时候,各大城市有能力没能力的都立项上马,最后不得不造成多个城市的产业同构化和行业的产能过剩。因此,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产业发展的分布指导以及新城新区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避免产业同构就显得相当重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为引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共同创建一幅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好图景,这也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要义。中国也将以更加科学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引领人口更加合理地流动和分布,逐步实现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协调一致。(《半月谈内部版》2013年第3期)

  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举措

  国务院参事 任玉岭

  确保城镇化的顺利推进,需要切中城镇化时弊,明确概念,端正方向,立足于解决好包括“三农”滞后、内需不振、收入差距过大、社会管理不顺等问题,用好城镇化机遇,落实好城镇化战略。

  以下六大举措有助于切实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

  1.先纠正认识偏差

  “进可攻,退可守”之说,不仅延缓了城市化,也阻碍了经济发展。

  过去直至今天,对城镇化的认识偏差,不仅延缓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而且给今天城镇化的实质性推进带来了阻力。

  影响城镇化推进主要有如下错误认识:

  一是“国外的大城市都在向外围发展小城镇,因此中国不能发展大城市,只能发展小城镇”。

  二是“城镇化绝非人的城镇化,城市化不是农民变市民”。

  三是“对农民实行‘两栖’做法,进可攻,退可守”。

  四是“中国应着重发展三大城市群,有三大城市圈足够了”。

  五是“农民工并不愿进入城市,因此,没有必要让农民在城市落户”。

  六是用统计方法的修改推进城镇化,出现了一年增长一个百分点的情形。

  这六种认识和做法,曾一度误导我们的认识,且左右着我们的行动。例如,“两栖理论”关于“农民在农村有地,又可漂在城市做工,进可攻,退可守,是保证社会稳定的最佳选择”的说法,不仅延缓了城市化,也阻碍了经济发展。

  结果一方面城市门槛越来越高,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工愈来愈望城兴叹;另一方面几千万儿童留守农村,夫妻不能团聚,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推进城镇化,要先正确认识城镇化。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