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渡边太太”重出山 专家料更多资金将流出日本

2013年03月18日 0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3月18日电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有“渡边太太”之称的掌管日本家庭储蓄的神话般人物已有很久处于撤退状态,过去18个月,在强劲日元和疲弱海外前景的背景下,她们卖出了净3.6万亿日元的外国证券。但随着安倍经济学的效应向下涓滴,影响到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消费者和私人投资者,加上全球复苏希望渐趋明朗,这些精明的全球外汇和利率操盘手正再次跃跃欲试。

  分析师称,各种基金在日本投资信托市场密集推出。投资信托基金是散户的主要海外投资渠道。根据基金研究公司理柏(Lipper)的数据,今年2月有70只基金向公众推出,是1月的3倍多。上月底,野村资产管理公司(Nomura Asset Management)发行了一只以巴西雷亚尔计价的基金,筹资620亿日元,为巴西主题基金3年来最大筹资规模。

  同时,三菱东京UFJ银行(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驻伦敦全球市场研究欧洲主管德里克•赫尔潘尼(Derek Halpenny)指出,就目前而言,投资者对现有海外头寸进行获利回吐,这意味着,更多散户资金正回流至(而非流出)日本。据经纪商和资产管理公司称,在今年从海外汇回的2050亿日元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引发日本小盘股和房地产投资信托上涨。

  但分析师表示,这一浪潮可能即将转向。从最近对经济观察者(出租车司机、理发师、旅馆经理等等)的官方调查看,商业景气状况升至近7年来最高,这受益于再度当选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做出的承诺:通过激进的货币和财政刺激,实现经济的通货再膨胀。

  野村证券对散户投资者所做的最新月度调查显示,相对于现金和存款,股票被视为更具吸引力的选择,这是2010年1月该调查开始以来的首次。

  巴克莱银行(Barclays)驻东京外汇策略师比尔•迪维尼(Bill Diviney)表示:“鉴于新发行基金表现良好,鉴于各方预期日元将进一步走软,迹象表明我们将很快看到资金(从日本)净流出。”

  最明显的受益者是美元,最近几个月,资金流入美元资产的比例达到最高水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去年末日兴资产管理公司(Nikko Asset Management)推出的美国股票基金Gravity Americas实现的,该基金发行规模达到2000亿日元,为历史上第三大。

  另一个明显受益者是墨西哥比索。根据巴克莱的数据,自去年8月以来,流入墨西哥资产的散户资金开始增加,“渡边太太”大军将660亿日元左右的资金投入固定收益基金。

  汇丰全球资产管理公司(HS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日本营销主管Kenji Yamamoto表示:“墨西哥正以强劲且稳定的速度增长。”该公司面向散户投资者推出日本首只墨西哥股票基金,筹资约30亿日元。

  他指出,墨西哥比索兑日元汇率今年上涨13%,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来自日本的资金。比索似乎很有可能继续升值。“如果你看跌日元,与其买入更多美元,为什么不买入墨西哥比索呢?”

  俄罗斯卢比资产也看到大规模资金流入,特别是通过uridashi债券(面向日本散户投资者销售的外币债券)市场。以卢比计价债券今年的净发行量(2.75亿美元)位居第二,仅次于日本散户长期青睐的巴西雷亚尔债券(3.73亿美元),超过土耳其里拉债券(2.50亿美元)。

  野村证券驻东京外汇策略主管池田雄之辅(Yunosuke Ikeda)指出,流入墨西哥和俄罗斯资产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出售澳大利亚资产所得。他表示,澳大利亚央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连续两年的降息(几乎没有很快升值的迹象)削弱了澳元债券的吸引力。但他表示,还有一个因素是日中外交关系恶化,促使投资者重新考虑“中国相关风险”。

  “日本投资者认识到,对中国经济最敏感的货币是澳元。”

  很多人相信,更多资金即将流出日本。日兴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比兹利(Charles Beazley)表示,日本央行(BoJ)新任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决心压低实际利率,投资者可能很快发现,抓住现金不放会吃亏。

  日本央行的数据显示,日本家庭总资产为1510万亿日元,其中超过一半为现金和存款。美国和欧元区家庭总资产分别为53.6万亿美元和19万亿欧元,而现金和存款比例分别为14%和37%。(中新网财经频道)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