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大妈”抢金蕴含朴素投资智慧

2013年05月08日 15:4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中国大妈”抢购黄金击退“国际大鳄”做空投机,成为4月黄金暴跌以来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财经故事。

  “渡边太太”风潮现身中国

  在日本,有个震动世界金融界的称谓叫“渡边太太”。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在世界外汇市场引起关注。当时,日本国内执行超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一些日本家庭不甘于国内微薄的利息收入,纷纷将资金投向海外金融市场赚取高额收益。人们以日本常用姓氏“渡边”命名这一群擅长外汇保证金交易的主妇投资群体。

  今年五一前后,国际金价暴跌孕育了与“渡边太太”异曲同工的“中国大妈”。有报道称,这些如潮水般将金店围得水泄不通的“中国大妈”们,还把这股风潮从内地带到了香港,短短十几天内,瞬间消费千亿元,抢购了超300公斤的黄金。也就是中国去年全年销量的近四成,是中国目前全年黄金产量的3/4。

  从目的性角度而言,似乎“中国大妈”还没有“渡边太太”那么有明确的投资获利目的。本轮抢金潮中买入的很大部分都是黄金首饰,可以说就是装饰品,不是投资品。

  兴业银行分析师蒋舒说,“中国大妈”的购金行为本身是黄金需求的表现,需求增加依然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只不过,从2009年开始,全球实物黄金需求中投资需求的比重不断增大,挤压着首饰需求的空间,金条囤积和净投资的黄金投资需求在总需求中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意味着单看“中国大妈”黄金首饰需求的上扬,并不能得出金价趋势因此上扬的结论。

  一定要注意风险

  面对“中国大妈”疯狂抢金,不绝于耳的声音是风险二字。那么,风险来自何处?

  首先,市场供应是否充足?自4月金价暴跌开始,几乎各地都曾报道“抢金潮”,所谓金店“断货”报道屡见报端。

  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许文军告诉记者,所谓“断货”,指的是黄金制成品来不及生产,并不是黄金被抢购一空。“我国连续6年在全球黄金产量第一,黄金原料有的是,只不过来不及加工,目前各大品牌都猛增了加工订单,市场供应还是稳定的。”

  其次,投资有没有风险?可以说,本轮“抢金”之所以引发关注,主要是因为发生在实物黄金领域,即使短期价格波动,也只是“浮盈浮亏”。毕竟实物黄金兑现成本很高、储存运输成本也高,不可能通过短期频繁买卖来盈利。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抢购的是金饰品,根本谈不上投资,所以也谈不上风险。

  第三,有没有价格风险?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张炳南指出,世界黄金的主力买家毕竟不是普通的邻居大妈;而且四月中旬美系基金联手做空黄金后,就再也没有出手,任由亚洲盘主导了两周市场,但不出手不代表今后不出手。

  第四,黄金品质有没有风险?“中国大妈”慌不择路地抢购金饰品,背后隐藏了黄金制品质量风险。

  许文军说,要高度防范一些不正规、不负责的小金店,趁抢购之风鱼目混珠,将有瑕疵甚至不合格的黄金制品抛售给消费者,消费者一是不要盲目抢购,二是选择品牌金店并且索要发票。

  抢金蕴含朴素投资智慧

  黄金专家金多利认为,不能低估了“中国大妈”们的朴素智慧。“普通黄金消费者根据需求增购实物黄金,虽可能有些冲动,但也是顺势而为。近期金价上涨,抢金也就逐步退潮,这种逢低买入,本来也是合理的。”

  “平时装点生活,急时保值资产,这就是黄金的朴素价值,”许文军说,中国百姓在此次黄金大跌中增加实物储备率,并没有害处,至少对于“小家”的资产安全绝对有利。

  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山恩说,所谓“中国大妈”,实物购金量即使超过300吨,看上去总金额与国际大鳄手中的“牌”来说,还是微不足道;然而国际投机者炒作都是用杠杆的方式,几百吨现货黄金对应的风险可能是上百倍,也就是几万吨,通过实物需求量激增而影响现货价格,必将影响远期价格,所以几万吨黄金带来的风险,可能会暂时逼退“大鳄们”的投机冲动。

  “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就是由于‘中国大妈’的提振,中国金价已经偏离全球金价,最高价差甚至超过12元,这就是中国黄金话语权的作用。”刘山恩说。

  刘山恩说,历史上美国为了巩固美元地位,常常通过打压黄金,让人们认为黄金已经毫无价值,但历史一次次证明,人类经济社会实际上离不开黄金这个唯一非信用资产,尤其在动荡时,黄金价值就会凸现。

  “这次‘中国大妈’的朴素感知占了上风,不管外界怎么忽悠,逢低增加一点硬通货至少使家庭资产配置更稳定,抵御其他信用资产风险,因为‘是黄金总会发光’。”刘山恩说。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