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保民:国企改革重点释红利 完善并购重组政策

2013年05月25日 17: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李保民:国企改革重点释红利完善并购重组政策
    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在论坛发表演讲。

  中新网5月25日电 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在论坛发表演讲时表示,加大国有企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力度,广泛引进各类资本,重点是培育和引进战略投资者,设立和发展产业集中度。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就是释放红利,要加快完善近年来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

  李保民表示,并购重组是公司实现转型成长的有效手段,今天我们认识到并购重组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在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调控政策、资产组织形式、资金的数量结构,生产要素的构成、法律法规的观念意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实践已告诉我们,调整再调整、重组再发展的规律没有变,并购重组没有止境。

  “实践证明,并购重组对深化国企改革取得了重要作用。并购重组是国有企业调整结构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一直把并购重组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发展任务来落实,2003年的中国,中央提的部署是165户,地方国资监管的企业也由2010年的9600多户调整到目前的8600多户,这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多是转型升级的变化。大家知道,当前迎来一个大的曙光,很多高新技术将在2013年取得决定的进步,全球范围内的多点合作、交叉合作正在从初见端倪到清晰。”

  他同时表示,并购重组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的内在要求,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不仅局限在生产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变革方面,更深层次的是管理方式变革,是资源配置的变革。未来是否会出现新的企业制度,企业和消费之间还仅仅是生产和购买关系,就值得我们思考了。未来员工与企业、即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生产要素和外延要素的扩张是怎样的,面临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可寻,可以说全世界都在变革。可以说,现在是实施并购重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好时间。

  实践证明,并购重组是国有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强做优的重要方式。以中海油为例,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中,2011年排名第162位,到2012年112位,今天成为全球并购资本十大公司。对未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预测与判断,就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关键时刻,必须尽快放下传统的思维和狭隘的既得利益,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紧紧把握当前实体经济复苏的时机,把不该管的放给政府,在促进民间投资提高就业、激发经济方面做出好事,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切实打造出中国经济升级的方式。

  演讲最后,李保民还指出,中国企业进一步认清面临的风险挑战与战略机遇,尽早放弃对外的依存度,紧紧抓住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时机,把转型升级的重任作为自觉性对,加快企业并购重组的步伐。具体有五个方面:

  一是,加大国有企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力度,指导企业加大改革的力度,广泛引进各类资本,加快实现股权多元化,重点是培育和引进战略投资者,设立和发展产业集中度。如果说前一段国企改革是创造红利,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就是释放红利,要加快完善近年来事实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鼓励企业尽快脱离非战略性资产,落实和完善2008年八部委的3号文件,在中央企业加快推进国企集团的重组,继续推进中外用长行所属的常航的重组工作。

  二是,要重新合并企业的主业,每没有界定为主业的房地产业务要继续清理,加快整合推出进步,坚决制止非主业投资,抓紧清理长期不盈利、不分红的企业项目。三是,以产能过剩的大项目,严格控制成本,减少同业无序、有效的竞争。;四是,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五是,加强财经政策的协调。从当前看,营业税改增值税,资产重组、收益和增增产评估税收,施工企业治保制问题等等都会对中央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和经营效益发生较大影响。 (中新网财经频道)

【编辑:贾亦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