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融体系亟待适应经济转型要求

2013年06月17日 13:4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据新华社天津15日电】在14日于天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金融租赁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我国金融改革的出发点是现有金融体系。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功能已经不适应经济转型的要求,不足以支撑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亟待通过改革为经济转型提供不竭动力。

  巴曙松说,当前大家对改革寄予了很多期望,金融业也不例外。对于金融改革的基础,一方面我国有着非常充沛的金融资源、庞大的居民储蓄、数万亿元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存在着庞大的金融服务需求,有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

  要打破原有的金融业低效率,就要考虑提升市场化、专业化水平。租赁业具有融资、融物的双重特性,以资金为纽带,同时把资金、贸易、产业等不同的实体和金融业结合起来,因而金融改革的出发点是现有的金融体系。

  “现有金融体系的一个根本特点,是尽可能动员储蓄,动员金融资源,把这些资源通过管制的价格,高效率的注入政府指定的重点发展企业、发展行业。在过去三十年,基本上中国金融业主要任务莫过于如此。”巴曙松表示。

  不过,他认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这种不断铺摊子的发展模式遭遇了经济转型的挑战。比如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土地成本上扬,这样就使得我国要更多依靠劳动生产力提升消化成本。从这个角度看,现有金融体系仍存在不少缺陷,当然这些缺陷也是我国租赁行业发展的空间所在。

  巴曙松认为,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功能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转型要求,具体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里有大量得不到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一些轻资产的服务业、农业、科技行业、小微企业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这些企业恰恰是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其次,现有金融体系还不足以支持经济的转型和产业升级,也不足以支持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大规模的融资。同时,金融抑制引发的双轨制,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体系功能的紊乱。

  他还表示,金融市场的结构也存在很大调整空间。具体来说,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低风险偏好的融资难以支持转型升级。这种融资结构的优点是动员能力强,缺点是几乎所有风险都集中在银行体系,缺少风险分散的机制。(毛振华)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