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俄加强农业合作有利共保粮食安全

2013年06月18日 13:3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在第24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记者在伊春展区见到黑龙江嘉荫县对俄农业开发办主任赵常胜时,他刚刚和俄罗斯阿尔哈腊区负责人谈完农业合作项目。经俄方同意,他准备将嘉荫县建在阿尔哈腊区的养猪场大面积扩建,将原来饲养1000多头猪的规模增加到上万头。

  “现在俄罗斯非常欢迎中国跨境投资农业项目,带去资金、技术和管理人员。”赵常胜告诉记者,目前嘉荫县在俄罗斯2个州6个区开展农业合作项目,耕种俄方土地规模由2005年的160公顷扩大到如今的14800公顷,赴俄工作的农民由20多人增加到数百人,作物主要包括大豆、小麦、玉米和蔬菜等。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同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记者采访了解到,黑龙江省企业和农民目前参与的农业合作项目遍及俄远东阿穆尔州、滨海边疆区、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等10个州区,建成境外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约48万公顷。

  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奇普拉科夫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俄两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规模还不算太大,但前景很大。

  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肥沃的黑土地有着无限的开发潜力。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有近50%的耕地处于闲置状态,俄准备进一步加大农用地的出租规模。

  去年9月的APEC会议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应农业开发问题时明确指出,俄方希望能吸引更多的资本来发展俄罗斯农业,大量尚未开垦的农业土地是俄罗斯具有竞争力的优势。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副主席库列绍夫在哈洽会期间传递了同样的意愿:俄罗斯的农业土地数量能够养活15亿人,西伯利亚可以成为俄罗斯国家储备粮仓。俄罗斯希望重返世界农业强国地位,“养活全世界”。

  哈洽会与会客商和经贸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禀赋优势与俄罗斯丰富的耕地资源优势,是两国开展农业合作的坚实基础。中俄两国应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中俄农业产业化合作渠道和机制,为稳定两国粮食市场、维护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赵常胜算了一笔细账:中国农民在俄每生产一公斤大豆能获利1.4元,而俄罗斯的大豆加工企业收购中国农民租种生产的大豆,也能比在国际市场采购的大豆便宜1元多。“所以,这是互利共赢的合作。”赵常胜说。

  “中俄加强农业合作,不仅对改善俄远东地区农副产品供应有重要作用,如果合作得好,对保证世界粮食安全将会产生积极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南泉对记者表示,中国长期以来向俄罗斯出口农副产品,但今后东北三省与俄远东农业合作重点是投资开发农业。

  目前,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种植的部分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开始陆续返销国内,为保障中国国内粮食供应开辟了一条新渠道。从2012年初到今年4月底,黑龙江省自俄回运粮食总量已有上亿斤。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副院长姜振军指出,中俄应将双方共同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通过加强农业产业化合作来实现共同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因此,中俄应增强双边战略互信,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加强双边农业产业化合作。

  “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尽快落实几个示范项目。因为那样两国消费者就可以亲眼看到两国农业方面的合作,可以带来务实的、现实的结果。”奇普拉科夫说。(参与采写记者:任瑞恩、辛林霞)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