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为经济增速短期下行压力所动摇

2013年06月20日 13:3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表现较疲软,引发市场对经济失速的担忧,宏观政策转向与调控松绑的声音渐起。目前是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调整经济结构的有利时机,决策层不应为经济增速短期下行压力所动摇,要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要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通过结构性减税优化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市场化改革激活民间投资等方式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经济增速略显疲态,市场称之为经济出现非预期下滑。然而,即使二季度经济增速跌落到7.5%以下,我国经济尚可承受,不必进行宏观政策转向。有学者日前提出,不管是决策层还是业界应改变思维惯性。当我们把经济目标定为7.5%或8%时,其实,心里想的仍是经济增速在8%、9%甚至10%以上。所以,才有当经济增长出现困难,就会呼吁不同形式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其实,今年的目标经济增速不低于7.5%,一季度经济增速为7.7%,即使二季度经济小幅回落,仍无碍实现全年7%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

  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及唯GDP论的地方政府施政思路,已让我国经济品尝到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等种种恶果。现在“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我国已处于改革的临界点。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弱化经济对投资依赖,加大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

  实际上,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不大。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04.21万亿元。这必然导致央行在放松货币政策上投鼠忌器。

  2008年的经济刺激计划所导致的信贷激增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劳动力工资上涨,都会导致未来通胀压力仍较大。有学者预计,最早在今年底,尤其是房地产和资本市场这两个池子不能有效吸纳流动性时,通胀压力会逐步释放出来。虽然不能通过行政手段调节利率水平,但并不妨碍央行在利率上放松管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银行业引入竞争,缩小银行息差,主动降低金融行业利润率,同时,应重点改变现在对银行业高度依赖的融资制度,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调节带有全局性,难以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出现的结构性问题,这恰恰说明未来财政政策可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应继续以“营改增”试点为突破口推进结构性减税,通过结构性减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理顺中央和地方财税分配关系,提高地方分成,完善财政专项转移制度,把专项支付资金用于充实地方常规预算,加强地方财力。适当提高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部门利润上缴比例,将其用于充实社保基金和改善民生。继续探索解决垄断性收益征税的问题,进一步调高资源税征收标准,合理增加资源开采地税收留存比例。

  诚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容忍度,绝不意味着允许经济增长失速。一旦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加大,在短期内仍需通过稳投资保持经济增长,防范可能出现的失业率攀升。

  但是,稳投资绝不应再借助于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而应尽快激发市场作用,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激发民营经济投资活力,加快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让民营经济加快对国有经济及国有垄断企业的替代和渗透。  □本报记者 张朝晖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