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呼吁把“迷失的货币”引入实体经济

2013年07月02日 10:50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当前,我国金融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流动性总量过剩而结构失衡,货币信贷存量推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率不断走低。

  相关测算表明,2012年我国广义货币存量与当年GDP的比率高达约1.9倍,而同期美国仅为0.6倍,欧元区0.9倍,日本1.5倍。尽管流动性总量过剩,但由于金融资源错配,大量货币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没有形成助推实体经济的有效资本。大量的资金追逐各种金融资产、房地产和基础资源,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加剧了盲目的市场投机行为和经济泡沫化倾向。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没有因为信贷资金的投放而得到有效缓解。

  面对这一结构性矛盾,即使货币信贷再度宽松,增量资金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依然有限,甚至会加大金融系统性风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短短一个多月内三次提及“盘活存量”,表明了决策层在提高经济增速容忍度的同时,慎用依赖增量信贷“放水”来刺激经济的粗放发展方式,强调要依靠金融市场内部调节来提升金融效率。

  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搞活实体经济,关键在于降低金融业的准入门槛,根本在于拓宽实体经济利润空间,铺设高效的多层次融资渠道,让金融资本流入实体经济有利可图。应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调整存量资金流向,将“迷失的货币”引流到“干旱”的实体经济领域,让盘活金融资源与搞活实体经济相得益彰。

  当前,要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完善市场监管,限制投机暴富。同时要深化改革,营造民企与国企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尤其要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能源、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辜胜阻)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