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深度试水内外贸一体化

2013年07月02日 11:2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外贸转内销”,那些大品牌、“洋”品牌,国内国外同质同价的日子不远了?

  一些商品,在中国销售的价格凭什么比美国还高?

  类似的问题经常出现在微博和网络论坛中,成为引起共鸣的话题。“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物价比一个发达国家还贵”,网友往往把矛头指向了高额的税收。

  然而,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被忽视了,那就是流通市场。发达国家流通市场发达,流通成本低,而中国流通市场落后,流通成本高,迫使物价抬高。

  降低国内流通成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外贸一体化被认为是降低物价的有效途径。

  内外贸的差异在商品价格上的体现究竟有多大?中国知名的零售专家顾国建坦言,由于国内流通体系费用太过高昂,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价格是原材料成本的10~20倍甚至50倍,而在国外市场只要3~4倍,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民众要到国外市场买东西的原因。

  6月19日至22日,“2013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下称“加博会”)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视察了加博会。汪洋强调,应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电商业务,助推加工贸易产品内销。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吴国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央做了决定,希望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双轮驱动,这意味着国内居民能够买到的商品将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实惠,也希望通过此举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外贸转内销需要拆篱笆墙

  “内外贸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必须加快步伐,”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一开始学习苏联的模式,不仅把生产和流通割裂开来,甚至流通领域也进行了分割,把流通改成商粮供销社、粮食部、物资部等。从而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和大流通的格局。”

  去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及“积极培育国内商品市场的对外贸易功能,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吴国华介绍说,最近商务部召集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到底中国特色的流通体系是什么样的?准备进行顶层设计。内贸转外贸,这一想法相对容易,已经在浙江义乌进行了尝试。但外贸转内贸则要困难很多。??

  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外贸转内贸只是商品销售市场的问题,并不难解决,其实并非如此。

  “近年来,商务部和广东省政府一直在积极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好的平台,使对外贸易进行对接,但这个有难度。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内外贸是分割的,中间有道篱笆墙,我们要拆除这个篱笆墙,要畅通外销转内销的通道。”吴国华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东莞市跨日鞋业集团创办于1992年,主要生产高档男士皮鞋,一开始做外销为主,现如今内销的比例是20%左右。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腾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做外贸相对容易一些,客户需要什么,按时按质完成就行了。内贸则完全不同,客户需要什么需要你自己去研究,研究对了发财的是你,研究错了破产的也是你。”

  顾国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的内贸体系是非常复杂的,以做鞋为例,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鞋型都不一样,这就意味着做内贸需要做更细的研究。”

  目前,在东莞从事外贸加工的企业达到7.1万家,出口总额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让外需市场急剧萎缩,转内销成无奈选择。

  电商兴起铺路外贸转内贸?

  “现在零售商碰到的压力来自网上,网上价格是透明的,商品价格是完全可以公开的。面对网上的压力,零售商还有没有生意?”参加加博会的许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贸企业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国内零售业没有规则,百货店是不经营的,永远是招商联营,费用一直在加码,中国的产品出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倒挂,就是这种经营方式带来的,中国经营百货店的方式是腐朽的方式。”

  然而,让国内零售业坐立不安的电商却让那些出口转内销的企业找到了契机。

  中玲实业是一家内衣制造企业。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仇纯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出口到欧美的国际市场。但也已经逐步开始做内销,主要是依靠网上的销售,在天猫和阿里巴巴有批发。”通过主打健康和时尚理念,中玲的内衣在淘宝上不仅卖出了量也卖出了价。

  为什么外贸企业能够很快适应国内电商渠道呢?分析认为,内销需要营销渠道和网络,但市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如广东和哈尔滨的市场差异可能比欧洲国家之间的差异还大,如果没有营销网络和渠道,代理商很难做。相比零售市场,电商的环境更讲究规则,这与国外市场的趋同度较高。

  在本届加博会上,通过电商促进内贸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加博会开幕当天,电商平台“加博汇”开通仪式同步举行。

  据了解,企业通过加博汇平台不仅可实现与天猫、淘宝、京东等大型网购平台分销商的同步对接直接面向1300万网络卖家,还可以快速建立跨平台的移动应用市场产品分销渠道,使产品一步到位面向终端消费者实现产品的规模化销售等。

  转身内贸需严防品牌泛滥

  在微笑曲线中,生产永远是微利的,真正能够获得高附加值的一端是渠道,另一端则是品牌。

  用东莞市副市长贺宇的话来讲,处于微笑曲线底端的加工贸易企业,是笑不起来的。“现在我们就要往微笑曲线的两端走。”与做加工、代工的外贸不同,内贸不仅仅要负责生产,更要做销售渠道、品牌推广,并且还要承受资金链拉长所带来的压力和风险。

  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人非常喜好有品牌的消费品,但是国内的品牌,在消费者眼里好像没有国外品牌好。国内的品牌太多、太杂,出现品牌泛滥的现象,所以企业在创立品牌之后一定要注重品牌效应。”

  自2008年之后,东莞市政府就提出打造自有品牌是打开市场最好的出路的口号。5年时间过去了,东莞拥有的加工贸易自主品牌数量从2068个增加到5985个。

  此外,在品牌上,除了创立自主品牌,外购品牌也蔚然成风。如做了30多年皮具生意的时代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杨和辉在2011年以60万欧元的价格买下了拥有35年历史的意大利品牌TUSCAN’S。如今“时代皮具”已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开了50多家专卖店。

  事实上,东莞市从商标注册、财政奖励、政府服务等层面,积极支持加贸企业设立和收购品牌,2008年以来东莞加工贸易企业收购国外品牌429个,其中大部分是欧美国际知名品牌。

  然而,洋品牌究竟能否嫁接到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仍待观察。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邹锡兰 特约记者 谈佳隆 实习生 王玮︱东莞报道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