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不能“为汇改而汇改”

2013年07月02日 11:2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近期,银行业屡遇钱荒,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中的隔夜拆借利率,甚至达到创纪录的13.44%。有人猜测,这是央行允许或有意拉高货币市场利率。笔者认为,如果这一猜测成立,则唯一合理的解释应是央行是为了“防止人民币突然之间的大幅贬值”。

  市场利率的突然飙升,不仅会造成严重的金融恐慌,同时客观上会造成中国经济的“金融窒息”,会造成实体经济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股市暴跌,公众情绪的剧烈波动,会让中国政府不得不支付巨额的经济代价。

  此次“钱荒”出现的背景是美联储宣布将逐步缩小QE规模。这再次说明,中国作为弱势货币国家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独立货币政策”,非要坚持独立货币政策,经济代价巨大。

  中国经济为了“汇改”已经付出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此汇改,到底是“汇改”为经济服务,还是经济为“汇改”服务?如此汇改,中国经济是否可持续?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一个本该“不断择优”的汇率制度被僵化了,我们正在“为汇改而汇改”,为“汇改”而无视经济代价;正在错误地把实现“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当成市场化改革方向,这是严重的本末倒置。

  中国之所以希望“市场供求决定人民币汇率”,无非是要解决两大问题:一、让国际收支、尤其是对外贸易更加趋于平衡;二、试图通过汇率的浮动,使中国在开放条件下,获得更多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但“汇改”8年的实践证明,人民币已升值了35%,但贸易失衡依然,货币政策同样不具独立性。更严重的是,中国现行“汇改”方向几乎“僵死”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美联储忽强忽弱地玩弄美元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利率走低,人们担心人民币贬值过快引发金融危机;利率走高,人们担心实体经济受不了同样会引发货币贬值,从实体经济一端引发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贸易出现过短暂的平衡,但那不过是发达国家需求减少所致。伴随人民币升值,加工贸易顺差的不减反增,向中国外汇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超额外汇”,逼迫人民币刚性升值;相反,囊括中国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一般贸易却在逆差中常年徘徊。这是何等严重的经济结构扭曲?

  有人说:货币再多也不愿进入实体经济。我高度认同这样的说法。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不是银行和实业家的错误,而是我们的货币政策逼迫市场做出的必然选择。但是,我们的金融家、尤其是央行,偏偏把错误归咎于商业银行和实业家们“不务正业”,任由中国经济恶性循环。

  央行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前提下紧缩货币,实际促成了“高利贷泡沫”;然后,再通过更紧货币政策“刺破泡沫”,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现在的“钱荒”同样如此。在境外货币泛滥之际,央行推进汇改,大幅放宽人民币浮动区间,其结果是大量外汇被商业银行购买,越来越多地占用了银行系统的人民币流动性,而中央银行拒绝予以补充。量变到质变,最终形成了“钱荒”。

  解决问题需治本之策。请依据中国的经济特质,本着维护经济利益的大局,重新审视和纠正中国的“汇改”方向。当下所有金融乱象以及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其核心指向:“汇改”方向存在严重问题。钮文新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