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遏医药腐败行贿受贿须一起开刀

2013年07月15日 07: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公安机关调查证实,作为大型跨国药企,近年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不少博友认为,严惩医药行业腐败,既要追究行贿人的责任,也不能放过对受贿人的查处,要在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基础上,做到标本兼治。

  医药领域乱象众生

  跨国药企频现“行贿门”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中国医药市场的混乱。博友“@云水客京华”表示,贿赂,潜规则,扰乱医疗行业秩序,腐蚀医护人员,虚高药价,对葛兰素这样的药企应当杀一儆百!

  药价为何这么贵?医药公司利润为何这么高?博友“@华仔老张”认为,葛兰素公司只是一个缩影,医药流通领域的利益黑洞是20年来的痼疾,必须严打,拔掉毒瘤!

  “医生吃回扣,收红包己非常普遍!这只是冰山一角!”博友“@我不在水中央”表示,这早已是中国医药、医疗领域的潜规则,此领域的腐败程度令人震惊!

  博友“@擎苍”呼吁,严肃惩治医药行业的腐败,控制药品价格,降低民众的就医成本。

  行贿受贿须一起开刀

  近年来,沃尔玛、家乐福、雅芳、IBM、辉瑞等多家在华跨国企业,均在中国染指商业贿赂。打击跨国贿赂,成为中国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

  反腐第一步,从行贿一方开了刀。但博友“@刘维明”表示,像葛兰素史克这样在中国进行商业贿赂的事件每年都有数起,可到底是谁受了贿却没人知道。博友“@无限冰释zbz”也不禁发问:“受贿的又是谁呢?受到刑事处罚了吗?”

  “葛兰素事件我们不仅仅要针对那些行贿的,更要同时公开那些受贿的。”博友“@邦尼-----就是帮自己”认为,因为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同时让这枚腐败的硬币(两面)拿到公众的面前晒晒,才不会长毛。

  博友“@ Byzantium _super”则表示,他们(受贿者)掌握了社会资源并垄断了行政权力,同时又难以遏制非法谋财之私心,导致寻租事件屡发不绝。博友“@老诚公”呼吁,不能让受贿者逍遥法外!

  关键是完善监管制度

  据媒体统计,医药行业是贿赂风波的重灾区。2012年,礼来、辉瑞、葛兰素史克均被曝出行贿丑闻。医药行业内的商业贿赂,已经严重影响到行业发展和群众用药。

  博友“@陈季冰”认为,一个行业如果经常发生行贿受贿的事情,或至少比其他行业要明显得多,那么说明这个行业是存在极大问题的。

  博友“@冬日春風2010”认为,法律和监管制度不严,潜规则盛行,无公平竞争环境……其实制度缺失才是根本原因。

  没有哪家企业天生想当坏人,博友“@和君医药吕库”认为,问题根源不在企业而在医药环境,希望新医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管办分开和医药分开),否则只能是水过地皮干,治标不治本。

  博友“@暮仓拄”也强烈呼吁,医疗领域实行医药分离制度,防止腐败。

  (记者 李保金 整理)

  敬请关注经济参考报法人微博,参与微话题讨论,@经济参考报。

【编辑:张艳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