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资源错配滋生“天价学区房”

2013年07月19日 16:3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京城的“天价学区房”再次吸引眼球,因为紧临北京一所知名重点小学,故宫附近的一套约400平方米的四合院,单价卖到32万元/平方米。该房源虽然因价格过高而面临有价无市的局面,但拨开价格的“面纱”,背后的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状况正日益凸显。

  学区房向来是诞生高房价的温床。今年4月,位于北京五道口的一套学区房,曾以10万元/平方米的价格惊爆全城。学区房凭什么能卖这么贵?在影响房屋定价的因素中,公共资源的占有情况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中尤以教育、交通和医疗卫生资源为主。在当前社会对教育愈加注重,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学区房”的价格不断攀高便不足为奇。同样的道理,地铁、医院、商场等概念也被房企大做文章,使得其价格明显高于同类其他商品房。

  在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始终存在,并已成为“天价房”的重要推手。首先,在城市内部,公共交通网络尚未实现全面覆盖,而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也主要集中在部分核心区域;其次,在城市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得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出现巨大差距;最后,在城乡之间,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城乡公共资源分配鸿沟变得难以填补。

  这种局面也决定了城市相对于农村、大城市相对于中小城市、大城市核心区相对于郊区,其区位价值呈现出阶梯式的抬升。这不仅导致人口集中向大城市流动,并造成城市负担过重和“城市病”,而且不利于推进以建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的城镇化进程。北京出现的“天价学区房”,正是在资源错配的情况下,市场结出的畸形果实。

  持续多年的房地产调控,已将大部分投机投资需求挤出,以首次置业和改善型需求为主的刚需占据市场主力。虽然一线城市仍存在一定的供需失衡局面,但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对房价信号形成的干扰,同样值得重视和改善。否则,社会不公的局面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首先,应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虽然现阶段仍面临不少挑战,但对于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仍需要从制度、财政等方面入手,向农村、中小城市和城市郊区倾斜,努力实现公共服务覆盖范围、质量等的均等化。

  其次,逐步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已经启动多年,“随行就市”是商品房定价的基本原则,但相比之下,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由于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房价就不可避免地受制于政府对公共资源的分配。为改变这一局面,应逐步推进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将一部分公共资源的支配权交给市场,从而改变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并使扭曲的房价信号得以缓解。但与此同时,要通过有效的制度约束,勿使公共服务改革变成“增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其公益属性。

  最后,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公民实现公共服务的“享受均等”,此举对提高居民的住房购买力也有着积极作用。

  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角度而言,对于个别区域出现的供不应求局面,需不断加大供应,维持市场供需关系的平稳,避免因供需失衡而对价格信号造成扭曲。同时,政府部门应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防止“有形之手”对市场预期带来影响。  □本报记者 张敏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