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胡立彪:“经”念歪了就得管

2013年08月07日 09:11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0)

  □ 胡立彪

  据悉,中国市场70%的进口奶粉都来自新西兰,而这些几乎全部出自恒天然;平均每10个中国比萨中就有8个使用恒天然产的奶酪,并且多数大型面包连锁店使用的也都是恒天然的黄油、奶油和奶酪。现在恒天然的产品出了问题,其众多客户及下游企业当然就会受到牵连,然而,这些相关企业却都说这事跟自己没关系:使用恒天然乳清蛋白的惠氏表示此次受污染的问题乳清蛋白并未流入惠氏;雅培也撇清说“相关问题批次的奶源并没有供应给雅培的中国市场”……

  恒天然和它利益相关的小伙伴们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再次印证了这么一句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当然,这些经多是歪经。而所有歪经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见利就上,遇责就躲”。在“利”的方面,蜂拥而上的典型表现就是集体涨价。而对于自身的高价,洋奶粉们给出的说辞也几乎是一致的,归纳起来,无非都是在这么几个方面找话说:进口关税、物流费用、宣传费用、终端门店费用、经销商费用、自身拥有技术优势、品牌溢价等。这些理由表面看来已经很充分,也符合价格规律,用来解释其产品的高价显得合情合理。不过,人们的疑问不是为什么这么贵,而是为什么在中国市场要比其他市场贵。对于这样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哪家洋品牌给出过令人信服的答案。

  好经之所以被洋奶粉们念歪,固然与国产奶粉不争气及国内消费者复杂的崇洋心理有关,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有的洋奶粉企业利欲熏心,责任缺失。本来,在洋奶粉企业初入中国市场时,它们还算是比较本分的,基本能够做到按市场法则行事。然而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特别是在一些与奶粉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洋奶粉赢得了更大的市场,形成了绝对的市场优势,有的心就开始变了。在优势之下,它们不是用先进的“国际惯例”影响和改变中国企业的行为向良性转变,而是迅速让自身异化;不是靠公平竞争获取市场,而是靠一些潜规则控制市场,制定高价垄断销售。

  一旦为“利”左右,洋奶粉企业的高品质就难以保证,各种质量安全事件也就随之不断出现。以惠氏为例,从2002年3月北京检验检疫局发现惠氏学儿乐奶粉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到2013年5月苏州工厂被发现“返工粉”,12年间惠氏被曝质量安全问题超过10起。

  经念歪了就得管。因此,如何规范洋奶粉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对其利用优势地位限制竞争、攫取暴利的不良行为进行规制,则必须成为我国政府今后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社会监督也要发挥好自己的重要的作用。正如有论者指出,舆论和民众不光要鞭笞丑恶,曝光不良商家,似乎更应加大对优秀国产奶粉企业的推广。毕竟,失去低价国产品牌的有效市场制衡,洋奶粉不仅价格疯涨,质量也难以保证,且消费者别无选择。

  《中国质量报》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