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旱北涝”影响粮食生产 国务院部署防汛抗旱举措

2013年08月16日 22: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8月16日电 题:“南旱北涝”影响粮食生产 国务院部署防汛抗旱举措

  中新社记者 丁栋

  受大范围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中国南方旱情迅速蔓延加重。与此同时,“十年九旱”的东北地区却出现多年不遇的特大汛情。“南旱北涝”使中国局部地区面临粮食减产局面,实现全年粮食生产“十连增”难度加大。

  面对严峻形势,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抗旱防汛、粮食生产作出部署。会议指出,当前部分地区抗旱防汛任务依然繁重,又值秋粮生产关键时期,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不可放松。会议强调,要做好夏秋冬连旱的准备,力夺全年粮食丰收。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今年7月以来,上海、浙江等中国南方八个省市高温热浪强度创1951年以来最强,降水量则为1951年以来最少。截至8月15日,全国有9577万亩耕地受旱,与8月6日相比,十日之内农作物受旱面积增加2661万亩,重旱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

  安徽六安市舒城县张母桥镇农民王冬16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正是晚稻开花的时候,连续干旱使水稻损失惨重。“我们一般用四台柴油机打水(灌溉),厉害的时候是六、七台,这边打好了那边干,那边打好了这边又干。”王冬今年种了500亩水稻田。

  除水稻外,另一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也出现不同程度减产。在河南等产区,受干旱影响,玉米普遍只长了14、15片叶子,较以往少了五分之一。一位当地农民说,“一些玉米在地里,老百姓都懒得去运回来,剥出来里面基本没有粒子。”

  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此次持续高温天气主要影响范围在长江流域,对旱地作物影响较大,以中、晚稻为主的秋粮受灾面积较大、损失较重。

  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638亿斤,较上一年增长1.5%。马文峰表示,由于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70%以上,对中国粮食总产量更为重要。如果南方地区旱情不能缓解,后期将面临部分减产甚至绝收的局面。

  而在中国粮食主产区东北地区,黑龙江、嫩江、松花江连日出现超警戒水位,汛情导致粮食生产损失惨重。以灾情最为严重的黑龙江为例,截至14日,洪涝、风雹共造成该省农作物受灾面积241.8万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6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1亿元人民币。

  中国社科院农业专家李国祥对记者表示,如果东北汛情持续,后期影响会比较突出。他同时表示,对东北粮食生产影响最大的是霜冻,其次是干旱和洪涝,今年粮食的最终产量还要看9月份的霜冻情况。

  南方大旱、北方洪水的严峻形势,已经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高层纷纷做出批示,要求做好抗旱防汛工作。近段时间来,官方就保障民生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做出综合部署,中央财政也多次下拨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资金。

  今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重申抗旱防汛,确保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会议要求,落实抗旱救灾措施,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及时调拨抗旱物资,加强供水保障,千方百计解决旱区民众饮水困难,保障基本生活。

  对于灾后农业生产恢复,会议要求,安排落实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重灾区及时改种补种,大力推进病虫害和农业疫病统防统治。加快农业灾害保险理赔进度。落实早稻收购政策,适时启动东北地区秋粮收购政策,做到应收尽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李维京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分循环加速,大气不稳定度增加,极端性的旱与涝现象都容易出现。“从2003年开始,雨带逐渐北移,‘北涝南旱’很可能会成为未来趋势。”

  此间专家建议,随着降水出现“南北颠倒”的格局,中国未来抗旱防汛政策也要作出相应调整。而北方加大防汛投资,南方加大抗旱投资,当成为未来几年的重要工作。(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