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应对外需持续疲软与波动 中国外贸转型在路上

2013年08月21日 14: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诸城8月21日电 (记者 董冠洋)外需的持续疲软与波动,正让中国外贸经历着大起大落的“颠簸”。为化被动为主动、实现进出口的平稳增长,中国从政府到企业已然开始了外贸转型升级的进程。

  受世界经济复苏迟缓影响,2011年10月份以来,中国外贸持续低位运行,增长乏力。就在刚刚过去的7个月中,中国出口如坐“过山车”,从年初高达25%的增速,一路跌至6月份3.1%的负增长,再到7月份同比增长5.1%的“负转正”。

  为应对国际需求的低迷,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2011年起,中国官方先后出台《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开展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依托现有产业、加强基地培育,着力打造中国外贸“升级版”。

  山东作为中国出口大省,特别是对日韩农产品出口重镇,其外贸转型可谓“一路先行”。据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吕伟介绍,山东于2011年开始推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已逐步建立了产品标准化体系、农药残留控制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监控评估预警体系、国际市场变化、出口企业诚信档案、及国际市场推介体系等六大体系。

  “随着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提升,议价能力也增强了”,吕伟告诉中新社记者,由于山东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因此受金融危机、各国量化宽松政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并不剧烈,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出口超过60亿美元,同比增长6.9%。

  企业作为产业的细胞、外贸转型的主体,也在“量体裁衣”地探索自身升级的路径。山东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禽肉出口的龙头企业,其70%的出口产品销往以食品安全标准近乎“严苛”的日本。

  “必须全程实施上规模、上档次的标准化管理”,诸城外贸公司董事长王金友告诉记者,除了标准化肉鸡加工流水线和投资上千万元人民币的检测中心,其公司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已延伸至肉鸡生产源头——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

  此前当地肉鸡养殖都是“千家万户散养”,规模小、设施简陋、疫病防治、药残控制难度大,自2005年起,诸城外贸公司先后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对自属养鸡场和合同养鸡场进行标准化改造与扩建,实现了向规模化、标准化饲养的转变。

  除了质量监控在产业链上的延伸,打造自有品牌,实现由初级原料向产品深加工的转变,是企业更为普遍的产品升级、提高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位于中国黄海之滨的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是以海洋大型褐藻为生产原料的生产企业。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海藻酸盐、功能糖醇、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藻化妆品、功能食品配料等六大产业,“明月牌”商标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这就是海藻制成的神奇医用纱布,它具有高湿性,止血快,而且不和伤口粘连”,据工作人员介绍,与普通纱布看似并无两样的海藻纱布,是从海藻中提取海藻酸形成海藻酸钠制成的,市场价格高于普通纱布数倍不止。

  中国江苏的邳州大蒜亦受益于产品种类的研发。2012年,一度价格飞涨而被称为“蒜你狠”的中国大蒜出口额达16.9亿美元。据江苏邳州商务局副局长杜飞龙介绍,邳州有近70万亩蒜田,近50万名蒜农,其出口通常可占到全国大蒜出口的10%。

  面对当前东南亚地区和日韩等国先后设置配额保护本国大蒜生产,以及汇率变动等不利因素,邳州大蒜产业每年投入约2亿元人民币的研发资金,专门用以研制具有保健功能的黑蒜等新品种,并在出口生鲜、冷储生蒜的同时,深加工蒜片、蒜粉、大蒜胶囊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当然,除了产品质量和种类上的“精耕细作”,要改变受制于外需的被动局面,许多企业已经开始由单一瞄准国外市场,将目光投向中国国内市场。王金友告诉记者,“虽然国内市场现在占肉鸡销量的70%,价值只占40%,我们还是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

  本月初,中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有分析指,这释放了中国政府加快货物以及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的明确信号。

  中国商务部外贸司有关负责人指出,面对中国外贸运行环境的变化,产业是外贸发展的基础,外贸要转型升级首先必须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据了解,中国商务部自2011年起依托已有特色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行业龙头企业等,通过支持当地开展检测认证、研发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措施,在全国范围已建国家级示范基地共117个,覆盖了农、轻、纺、医、专业化工、五金建材、新型材料等主要出口领域。(财经专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