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汽车厂商权利太大卖出垄断 销售或存政策漏洞

2013年08月21日 15:52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目前,国内高档进口汽车市场高价暴利司空见惯,反常的市场现象涉嫌垄断。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有关进口汽车品牌销售管理政策已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现状。

  记者近期走访调研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进口汽车经销商、汽车进出口商、汽车物流企业后发现,中国加入WTO初期制定的有关进口汽车政策,已不适应国内市场发展。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之后,2005年我国相继出台了《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进口汽车流通经销服务领域普遍实施以4S店为基础的单一模式。在加入WTO初期,《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对于规范市场有积极作用。然而,近几年,国内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爆发性增长,政策弊端凸显。2005年以来,国内进口汽车销量年增长率均超过两位数,2010年达到80多万台,2011年突破百万,2012年达到103万台。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国外车厂充分利用了《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存在的漏洞,涉嫌在华垄断经营,各种问题日益突出:

  ■ 国外厂商控制定价权牟取暴利 由于独家经营,国外汽车厂商掌握了中国市场定价权并获取暴利,在进口汽车关税不断下调的背景下,国内消费者依然无法获益。

  ■ 相关产业链风险正在积聚  近年来,一些国外汽车厂商大量发展经销商,并且不断向经销商压库存。上海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整车进口事业部总监高济华介绍:“某欧洲品牌几年前在华销量一年只有几百台,但通过不断向经销商压指标来扩大销量,今年提出的目标竟达4万台,而实际上大半年只销售了1.2万台。”

  一位进口汽车政策研究专家说,进口汽车市场乱象的深层次根源,是相关管理政策赋予国外汽车厂商决定权和支配权,逐步形成了垄断。“同样的德国宝马车,卖给美国、英国、意大利都很便宜,卖给中国价格高一大截,就是因为利用了规则的漏洞。”业内人士呼吁,应尽快调整现行的汽车管理政策,适度开放进口市场,打破垄断。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