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均8瓶输液量”的背后 最大原因是利益驱动

2013年09月10日 13:21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能吃药最好不打针,能打针最好不挂水。”这个道理,各大医学院的课堂中,老师都会向学生传达,然而目前,中国人均8瓶的输液量已将发达国家远远抛在了身后。(见9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诸如此类的说法,业界其实早有认识;在行动上,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也已于2012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然而,因各种不可抗拒、众所周知的因素,该办法施行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在当时征求意见第一稿中出现的“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不能超过50个品种,二级医院不能超过35个品种”,在第二稿中销声匿迹。

  在公众既有的“输液依赖”心理之外,导致“人均8瓶输液量”的最大原因,还是利益的驱动。比如,一些医院会根据例如输液等药品的使用量,来考核医生的月度绩效;一些医院给科室、医生定任务,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收入更是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如果和医药代表有相关销售合作,医生就能从中获取比口服药物更多的返点……而在这条医院、医生、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合谋的利益链中,各方都在受益,唯独患者成为从身体健康到经济利益的双重受害者。

  被“绑架”输液,动辄花去几百上千元,是常有的事,而输液医疗的危害还在于长期使用带来的恶性后果,比如病菌长期隐藏在体内,将产生更大抗药性;而当新抗生素研发速度赶不上耐药性细菌的繁殖速度时,“重症感染无药可用”将不再是遥远的威胁: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过度医疗造成的伤害,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因此,一方面,要在事前把关层面,让制度约束做到足够扎实细密。比如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完成更为刚性、严苛、实用的修正,比如促使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尽早落地等等。另一方面,必须尽早建立起完善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及时对那些输液量过高、使用抗生素过重的医生和医院进行预警和调查,确立起“伸手必被捉”的事后惩戒机制。李记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