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驾马车同时企稳 中国数据提振全球信心

2013年09月12日 13:29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工业增速连续第二个月明显反弹,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半年来首度全线小幅回升,10日公布的8月份中国经济主要数据令市场为之一振。衡量国内生产生活需求的先导数据也在逐渐走强。专家预计,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势头开始萌动,但激活经济还应打好政策组合拳。

  三驾马车同时企稳

  “中国经济企稳回暖得到确认,市场信心得以恢复和增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从这些最新数据中得出这样的判断。

  从月度经济增速的核心指标规模以上工业的同比实际增速看,继7月份明显反弹0.8个百分点达到9.7%之后,8月份再接再厉又回升了0.7个百分点,突破两位数达到10.4%。

  “10%是个心理关口。工业增速突破10%,说明中国经济企稳回暖更加明显,市场信心显著增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说。

  中国经济的传统拉动力量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小幅回升,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新开工项目有所加快。今年1至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3%,增速比1至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7.9%,加快0.8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14.4%,加快1.2个百分点。

  王军分析认为,投资的回升主要受政策拉动。政府加快了项目审批和重点项目的进度,对投资的拉动见效是最快的。另一方面,工业生产者价格(PPI)在8月份由负转正,也使得市场主体的投资意愿有所增强。

  中国经济的另一大内需消费增速也出现了小幅回升。8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的外需延续了上月出现的好转态势。在7月份外贸进出口数据双双由负转正基础上,8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速达到了7.2%,比上月又回升了2.1个百分点,当月中国对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王军认为,当前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出现好转,特别是随着圣诞订货季的到来,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的前景向好。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显示经济企稳回升。事实上,衡量国内需求的先导价格数据已经提前预告:8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环比涨幅时隔数月逆降回升;PMI明显走强,而且新订单回升幅度强于产出。

  经济增长在萌动

  业内人士指出,数字的变化显示近期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综合举措取得了实效,国民经济增长正在萌动。

  最近几个月来,中央连续释放的清晰、有力的政策信号收到越来越明显的积极成效。从提出确保经济增长率不滑出“下限”,到密集出台减轻小微企业税负、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引导民间投资激发活力健康发展等一系列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有效托住了经济增长的“底”,扭转了市场一度弥漫的悲观预期,大大提振了信心。

  “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开始见到了成效,而且后期的作用还会进一步体现出来。”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未来数月利好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消费刚性渐渐显现;第二,房地产市场交易依然比较活跃,将带动与住房相关的家电、家具与建筑装潢材料等的消费增长;第三,政府出台包括促进信息消费、光伏消费在内的系列消费促进政策,整体利好相关产品的消费需求。

  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判断,中国出口的基本面已偏向积极。进口方面,随着国内稳增长的举措陆续落地,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正在转好。无论是PMI等先行指标,还是工业消费等,均显示内需正在逐渐向好。由此,未来几个月的进口增幅可能会比较稳定。

  多个研究机构表示,未来随着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继续回复,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整体延续平稳向上态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随着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陆续推进,基建投资稳步增长,需求小幅回暖后,制造业投资也不再继续下滑。

  8月份数据陆续出炉后,一些机构对记者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年初设定的增长7.5%左右的目标,悬念越来越少。

  还需打好组合拳

  经济企稳回暖固然令人欢欣鼓舞,但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仍然不能盲目乐观。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仍有待增强,固有的产能过剩等突出矛盾仍未得到有效消解,而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也不会一帆风顺,对未来的艰巨任务和潜在风险要有足够的认识。

  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企稳回暖的态势目前只延续了两个月,还需要进一步巩固,也不能排除接下来增速再度出现小幅下滑的可能。稳增长政策既不必进一步加大力度,也不能贸然收手,而要坚持和观察一段时间,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预调微调。

  首先,CPI环比涨幅从今年5月份以来就逐渐扩大。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认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水电煤等资源型商品价格改革带来的原材料成本压力、居民收入提升意味着人工成本压力等因素都预示着未来稳物价不能掉以轻心。

  其次,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目前比较确定的是企业库存投资有所改善,而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存在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再次,赵萍预计,下半年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率可能会低于投资,提振内需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消费意愿。

  业内人士指出,保持经济稳健增长还面临不少压力,激活经济还需打好组合拳。庄健提醒,中国经济不应再回到过去的增长模式了,过剩的产能不能再扩大投资了,经济转型、深化改革的工作要跟上,同时要注意警惕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同时,还应关注微观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的调节,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降低成本,激活经济活力。

  (据新华社)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