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族品牌流失引关注 “用了多年中华牙膏咋不属于中国”

2013年09月17日 13:42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当国家形象成为中国崛起的焦点话题时,民族品牌和国货精品的意义就显得格外突出。本报发起的与您一起寻找百姓口碑国货精品活动也再次牵动了百万读者对民族品牌的关注。“双汇、金龙鱼、汇源、加多宝,没想到,有这么一大批在国内创建发展起来的民族品牌都变成了外资。太可惜了。资本逐利,这些企业都占据国内市场话语权,要是他们哄抬价格,我们的生活岂不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多位消费者提出这样的担心。

  “我一直用中华牙膏,一是价格合适好用,二是用了很多年成习惯了没改过牌子。前天看了你们的报道,想投它一票,结果在你们的问卷里没找到中华。一问儿子,说是中华牙膏早在1994年就被联合利华买走了,不属于咱中国了。同时,我孩子还说双汇火腿也不是中国企业了。”14日,德州读者王爱民致电本报诉说了他的发现和遗憾。

  而不少女性消费者更多地向记者讲述了她们对那些老牌洗化用品和家电的怀恋。

  “年轻人都爱用带字母的洋牌子,叫我说那叫崇洋媚外,咱们的小护士、美加净、蜂花多好用,不过现在超市里只能买到蜂花了,大部分老牌子都见不到了。现在的家电也没过去耐用,我家第一个电饭锅用了十多年,后来电这个电那个的小毛病很多。”多个消费者如是说。

  大部分年轻人则由“百姓口碑国货精品”调查,联想到当前的民族工业振兴与民族品牌流失。

  “我们为总书记携第一夫人出访‘国货全装备’叫好,我们支持国家大力倡导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品牌汽车。试想,一个国家,若没有一批响当当的世界品牌,如果我们的国民都不为自己的国货叫好、不认可不推崇本国产品,谈什么大国、强国?”网友“制造骄傲”在留言中表示,“对世界上先进的东西我们坚持学习,但绝不‘崇洋媚外’”。

  采访中,不少读者认为,国内民族品牌的流失与外资在并购后实施“特别控制“有关。“事实证明,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只是斩获国内品牌的渠道和市场的手段而已,绝大部分国内品牌被收购后都被束之高阁“冷冻死”!

  “尽管当前资本和市场均已是全球化,但支持国货是世界通行的规则。”读者“小米粒”告诉记者,他是学经济学的,从严格的经济学意义上,品牌和资本不带有“民族性”和“肤色”差异,但是,事实上哪个国家的政府和国民谁也避免不了支持国货扶持民族工业。

  延伸阅读

  品牌主导大国形象 支持国货是国际惯例

  本报记者 王赟

  当国家形象成为中国崛起的焦点话题时,品牌的意义就显得格外突出。美国一家民调公司的调查表明,在全球各大国的国家形象中,品牌所占比重在不断加重,其中以日本、德国和美国领先,分别为38.5%、36%和34.3%,而中国的品牌对国家形象的影响仍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中国的“老字号”民族品牌消失了,一些新品牌脱颖而出。中国民族品牌的消亡与新生在经历着一个艰难的演变过程,它也在重新构筑着中国的国家形象。

  据了解,事实上,更多的发达国家也通过政策性保护和扶植措施,防止民族品牌流失。就保护本土品牌而言,美国对内有《购买美国产品法》,对外有著名的“301条款”。前者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机构除特殊情况外,必须购买本国产品,工程和相关服务也必须由国内供应商提供。据了解,我国于2003年实施的《政府采购法》第十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

  为阻止外资并购民族品牌,法国民族企业曾高举经济爱国主义大旗对外资并购设障。1999年沃尔玛想收购家乐福,法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撮合家乐福与另一家本土超市合并,成功抵御沃尔玛的入侵。本报济南9月16日讯(记者 王赟)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