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经济复苏民众心理阴影仍难消

2013年09月18日 07: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美国经济行进在缓慢复苏道路上,市场憧憬几天之后美联储将宣布缩减购债规模。然而,调查显示,美国民众的心理阴影并未随着经济前景预期好转而消散。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房地产市场单独支撑美经济复苏一段时间之后,制造业数据也有所好转。制造业ISM指数自5月以来大幅反弹,如今制造业产出也开始表现强劲。8月,美国制造业产出上升,较前月增长0.7%,帮助整体工业生产增长提升0.4%,汽车装配速度跳涨至六年来高点,这是第三季开始经济增长缓慢之后显现的一个乐观迹象,企业对前景持乐观态度。分析师认为,经济扩张步伐足以创造就业,帮助拉低失业率。而美联储本周开会评估经济状况,大部分市场人士预期其将宣布缩减每月购债规模。

    今年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五周年,9月15日美国白宫举行了纪念活动。奥巴马政府在活动中将大胆的经济紧急救援计划归功于自己,赞扬了政府自金融危机以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然而,最新的民意调查却并不乐观。美国《华盛顿邮报》和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9月12日至15日随机对1004名成年人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被问及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相比,美国经济有多大改善时,只有10%的人表示有很大改善,35%的人表示有一些改善,而32%的人认为只有一点改善,22%的人认为根本没有改善,另有1%的人甚至认为情况变得更糟了。当被问及美国联邦政府是否采取了足够措施来防范未来金融危机时,只有28%的人同意这一观点,66%的人认为没有。在被问及银行系统是否采取足够措施来防范未来金融风险时,结果和前一条基本相同。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出绝大部分民众对政府和银行体系的不信任仍然十分强烈。其中,共和党人的不满更甚于民主党人,79%的共和党人表示政府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而民主党内持相同看法的人数比重为55%。

    这一调查结果和五年前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出现些许变化。当时,民众对经济改善认同水平比现在高一些。近60%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人士表示,经济有了较大改善,只有不到40%年收入不足5万美元的人士表示经济有所改善。此外,民主党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经济有显著改善,然而77%的共和党人则认为经济只有很少甚至没有改善。共和党人对经济更为缺乏信心,73%的共和党人、61%的无党派人士和55%的民主党人均对经济欠缺信心。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华尔街日报》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只有27%的美国人认为明年经济会好转,而52%的人不赞同奥巴马处理经济的方式。

    另外,路透/益普索的调查结果和《华盛顿邮报》与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结果基本相似。结果显示,多达30%的美国民众认为华尔街的银行及交易员并未帮助推动经济增长或创造就业机会。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分拆那些大银行将有助于经济。多数受访者表示,华尔街的银行家、交易员和企业高层仍然享有过高薪酬。半数以上受访者希望政府进一步惩罚那些造成金融危机的人。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同样对五年来的变化表示怀疑。文章认为,尽管银行业发生另一次全面危机的可能性已经消退,但雷曼兄弟破产后仍存在一些怪象:大型银行的规模更大,而不是更小了;影子银行正在更加积极地攻城略地,而不是有所收敛;整个金融体系比过去更加依赖于投资者对央行的信任;富有的人们变得更加富有,不平等加剧,量化宽松效益流向了少数人群;房利美和房地美依然活得风生水起,“两房”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占有率上升到了90%。

    奥巴马政府一再努力将政府工作重点转到经济上来,他同样也承认,中产阶级在经济复苏中未得到充分补偿,产生经济形势和民众心理不同步的原因比较清楚:一是金融危机给许多美国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二是美国经济虽然在复苏之中,但是表现最好的房地产行业,房价水平还没有高到能填平所有人的购房成本;三是不少人在长期失业后失去重回就业市场的愿望,这些人的生活水平可想而知;四是不平等现象在加剧;五是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振经济,整顿金融系统,但仍遇到不少压力和阻力,一些措施被一拖再拖。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