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商加码“平台化” 新模式成盈利希望

2013年09月18日 11:54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京东商城卖数码产品,当当网卖书,亚马逊中国卖影碟,凡客诚品卖衣服……以往大多垂直性的B2C电商网站都特色鲜明。但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以及电商价格战的深化,它们对供应商的争夺也日趋激烈,位居行业前列的电商大佬们纷纷押宝开放平台,转型成多元化的“百货商场”。

  9月12日召开的“苏宁开放平台战略通报暨联盟大会”宣布,苏宁将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平台业务。此前,包括京东、国美在线等电商已经先于苏宁坚定地走上了开放平台之路。

  业内人士认为,在经历了去年惨烈的价格战后,2013年各大电商集体将目光投向加速推进平台化,甚至有人预言,2013年将成为电商平台开放年。

  加码“平台化”

  8月29日凌晨3点,酝酿大半年之久的苏宁开放平台低调内测,初期上线300多个品牌商家,而报名入驻苏宁开放平台商户的数量也已远超首批5000家标准名额。其实,这仅仅是国内电商开放平台大军中最新的一员。

  电商探索平台化始于2008年阿里旗下淘宝商城的上线,2012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数据显示,发展至今,天猫已经有5万多家商户入驻平台,7万多个产品品牌在其平台销售。天猫在2012年营收规模超过2000亿元。

  天猫的成功让国内其他电商“眼红”。各大电商陆续开启了开放平台之路,在自营商品基础上,引入很多生产企业或代理品牌开设“店中店”,共享平台的客户资源。

  2010年,京东正式上线开放平台业务,三年后商家数量已经达到了3万,京东2012年平台销量达到120亿元规模;2011年,当当网提速平台化战略;亚马逊中国也在当年7月宣布,第三方卖家除可在该平台上开店销售产品外,还可享受到“卓越亚马逊物流”服务;2012年12月,国美整合国美在线和库巴两个平台,独立出“库巴”品牌专门做开放平台。

  2013年以来,各大电商进一步加码“平台化”,打响供应商争夺战。凡客诚品在今年年初表示将重点运营V+平台,以帮助凡客整体走出困境。7月29日,京东在其举办的大型开放平台供应商大会称,2016年开放平台业务将占到京东整个平台的一半。京东CEO刘强东更是放出第三方平台将成为电商支柱的豪言。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番新一轮的平台大战中,“开放”的内涵被大大拓展。京东计划在技术、物流、服务、财务方面对供应商进一步开放。苏宁此次发布的开放平台战略强调涉及7方面资源,包括品牌、市场推广、流量、系统、支付、物流和售后服务等零售业核心内容。可以说,电商开放平台方式已从最初的通过自营和“店中店”为消费者引入更多的商品种类,变成了一场直接影响电商效率的数据战和服务战。

  盈利的新希望

  业内普遍认为,电商平台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电商企业原有的盈利模式。电商大佬们能否借助推进平台化打破烧钱窘境,最终走上盈利的康庄大道呢?

  据了解,在完全自营的模式下,电商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进货价格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差价。但3C、图书、超市这些交易规模较大的电商传统自营业务,毛利率通常较低。因为没有找到较好的盈利模式,一直以来电商自营商品亏损情况普遍比较严重。

  平台盈利模式则是电商企业根据入驻商户交易额的一定比例来收取平台使用费、技术服务费、商户佣金和广告费等。与传统的自营模式相比,这一经营模式不仅能弥补品类短板,还会为电商带来更高的毛利率。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当当网来自第三方平台收入由2亿元增长到5.48亿,同比增长169%,环比增长60.6%。同时,开放平台也使京东的毛利率提升0.5个百分点。

  此外,仓储物流的开放,也能给电商带来可观的运营收入。据了解,苏宁易购开放平台后仅物流配送方面的收费就颇为可观,每件商品服务费为:小件1.2元/件,中件2.4元/件,大件2.9元/件。每个订单价为:小件4.0元/单,中件为5.5元/单,大件为6.7元/单。

  “从商业模式来说,开放平台更能带给电商整体业务、交易量的快速增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认为,无论是移动互联或是电子商务,打造开放平台已经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

  但是莫岱青也担忧,各个平台上的入驻卖家结构虽然多样,经营方式却较为单一。“如果只是单纯提供平台、只依靠基础资源,很难让整个平台的发展有所突破。”

  “各个电商现在都在努力增加流量和用户转化率、提供物流仓储服务,让商家倾斜更多的资源到自己的平台上,这是一场耗人力物力财力的竞争。”有业内专家认为,许多卖家已经进入“广开店”时代,或者进驻各大电商平台,或者自立门户,“电商对卖家的引流成本越来越高,钱越来越难赚。”

  考验综合实力

  开放平台在给电商行业带来利好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直视它的“缺点”:免费送货门槛变高;支付方式由消费者青睐的货到付款变为在线支付;由于供货渠道不同,卖家的商品质量很难得到统一的保证;配送速度减缓等。

  “出于对某网站的信任,我在该网站购买了一件运动衫,后来才发现是由入驻该电商平台的一家合作商负责销售和配送,商品经过一个星期才收到,质量也令人不太满意。”消费者李先生向记者讲述了其在某一开放平台的电商网站并不愉快的购物经历。

  此前,相关监管部门也曾曝光一批品牌床垫的质量问题,其中不少都来自于大型电商平台。不仅如此,入驻电商开放平台的商家也频频被媒体曝光售卖服装鞋帽等“疑似假货”、售货不开发票、随意取消订单等行为。

  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漏,因存在利益关系,本应是电商基本义务的第三方检测往往流于形式、标准不一,甚至出现电商平台降低入驻商家资质的现象。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姚建芳认为,电商平台应严格把控入驻商家,以保证消费者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其开放平台的良性循环以及健康发展。

  更让业界担心的是,电商在开放平台的过程中有可能走上百货、购物中心走过的同质化老路。

  随着开放平台的电商越来越多,一些优质商家成为每个电商招商的必选。一旦如此,各家电商将出现同质化局面,可能导致非理性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平台化的竞争是考验电商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重点在于抢夺供应商资源,这涉及电商企业在平台规模、物流仓储、信息系统、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实力。”

  开放平台使电商拥有更加丰富的产品种类、新的盈利渠道和共享的用户流量。然而,美好蓝图的实现并非易事。对于一直无法盈利的电商而言,如今的变革能否扭转亏损局面,现在还犹未可知。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