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观察:中资企业在非洲破荆前行

2013年09月21日 19: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尼日利亚阿布贾9月21日电 题:中资企业在非洲破荆前行

  中新社记者 李亚南

  在西非国家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街头的电线杆、建筑物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标识,CCECC和HUAWEI。走在路上,许多当地民众都会对记者报以友善的微笑,有些还会非常热情地说“你好,你好”!

  短短一二十年间,中国人在这里已超越日本人,成为黄皮肤、黑头发的东亚人形象代表。而促成这种变化的力量之一就是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中资企业,CCECC(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HUAWEI(华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尼日利亚采访期间,中新社记者走进这两家企业,与相关高层进行了深度交谈。最大的感触就是,中资企业在非洲取得的巨大进展,每一步都是破荆前行,背后是中国国家力量的崛起与当地中资企业人的坚守与付出。

  在中土公司,一位高层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公司在尼日利亚刚成立时,到处可见德国某公司承建的基础设施,当地人对德国企业的建筑技术和贡献推崇备至,中国建筑企业很难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但短短十几年间,从零起点到130亿美元的在建项目,中土公司承建的道路、机场、轻轨、商厦、体育场遍及尼日利亚这个非洲最大人口国家的东南西北。

  但这位高层也透露,公司能走到今天非常不易,其中面临许多挫折。比如数名公司职工曾遭绑架,但都在多方努力下化险为夷;再如长期背井离乡,员工心理难题如何得到解决;还有怎样适应当地文化,与其他国家企业相比增强竞争力;另外对当地员工的培训如何有效进行等都是棘手问题。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乐观地表示,非洲人淳朴、善良,尼日利亚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国力的增强也给中资企业带来更大支持,这些都是公司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他也谈到,公司的未来将致力于如何实现当地化,培养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成为公司高层,并造福于当地公益事业。

  走进华为公司,记者看到像家一般的食宿氛围,和宽敞现代的工作环境。该公司员工小刘告诉记者,公司员工无论级别大小都住在一起,有专门厨师烹饪,定时开饭。远在他乡,会面临文化差异和饮食方面的不适应,让所有员工天天能吃到中餐是公司管理者的重要心愿。

  公司员工还向记者展示了为当地信息化升级开发的最新技术,还有先进的视频会议系统,能随时与北京中心和其他地方的员工进行交流。据介绍,公司在当地积极进行当地人员技术培训、出资设立奖学金项目、进行社区服务,不仅增强了雇员技术能力,提高公司整体效益,还使中资企业整体形象有很大提升。

  一位尼日利亚中资公司高层坦言,这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在国际舞台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伴随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许多中国企业都加快了投资非洲的脚步。

  有分析指出,与欧美市场相比,非洲市场潜力更大,具备更好的人口与环境优势,基础设施产业也比较缺乏,因此中国企业走出海外的未来在非洲。但专家也提醒,中资企业要更好地融入非洲,一是需要了解海外市场的人才,懂得研究合同和国际准则的必要性;二是要有气魄和胆量,不要被一时的困难吓倒;三是应建立长效机制,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不可否认,中资企业目前在管理方面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应把眼光放长远,更加心平气和地进行发展,并在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建立更加科学的监督机制。不过,记者观察到,不少在非中资企业都在经历转型期,在扩大经营领域与范围的同时,也应更加注重履行社会责任。

  据尼日利亚国家统计局预测,2013年该国GDP增速将达到6.8%,GDP总量约占西非国家总和的56%,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令在尼中资企业前景一片大好,但未来的路仍会充满各种不确定风险,如何应对是未来很长时间中资企业将面临的重要课题。从这个角度来讲,过去十多年中资企业在整个西非的经验和教训都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