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快速发展也易发“莫名的愤懑”

2013年09月23日 15:01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来,国际上很多经济发展较快,被认为近些年来相对比较成功的新兴国家,出现了以中产群体和年轻人为主力的抗议活动,且规模甚大,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对于社会的震撼效应很大。这样的情况常常让人困惑:社会发展得越好,人们收入增加得相对较快,为什么反而集聚了更多的不满和忍受不了现实的愤懑?处于同样快速转型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对此不可不察。

    如何把握和应对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变化的心态和诉求,成为转型国家一个关键的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教育水准也在快速提高,中等收入者在社会中的比例急剧增加,要保证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成功,对于新兴群体的要求的回应和对于他们的心理和社会存在价值的充分的理解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占据人口比例已经较多,而且在媒体和社会话语空间中占据主流位置的中等收入群体感受不快,他们的要求得不到回应,他们的想法被忽视,缺少对于他们的观念和认知的理解,也没有提出更加切实的远景和更为现实的解说。这样他们的不满如果集聚,一方面可能通过其要求让社会有所警醒,另一方面却也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动荡或由于迎合他们的要求而产生的短视的政策和社会取向。

    在新兴国家中急剧发展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心理和社会要求,其实是相当复杂的。他们在一波高速的经济发展中其实既是付出者,也是受益者。他们付出了辛劳,也得到了父辈们想象不到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但这种高速的发展其实也使得他们的要求水涨船高。不能从逻辑的思维出发,认为这个群体既然受益相当多,应该对现状相对满意。其实高速的发展反而提高了他们的期望值,人们的胃口被吊起来了,要求就更高。今天的新兴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已经不是当年传统的工业国家发展时期的状况。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产生活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让刚刚通过出国旅行和互联网对于外部世界有较多的了解的人们更加焦虑,更觉得在前一波发展中出现的那些问题不可忍受。如环境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腐败问题、个人权利的保障不足等,都更加让新兴的中等收入阶层在和发达国家的比较中产生强烈的不满。觉得自己已经不错了,为什么不能享有西方国家已有的社会发展的水平。

    当然对于社会的焦虑感其实是和自身的境遇紧密相连的。中等收入者有两个不足:一是生活上“实现不足”,期望的生活总和自己的现实相差很远,而消费社会的无穷诱惑和即刻发财出名的“示范效应”更让他们感到生活的现实不能满意;二是事业上的“完成不足”,白领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竞争的激烈和向上发展的难以实现都让他们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可以做个简单的比方,所谓中等收入者就是期望买的房子的价格和他们的存款差一半,自己工作中的职位和自己期望的职位差一半的人。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况更让他们不满。这种不满由于中等收入者都接受了个人力争上游的奋斗的价值,所以对个人境遇的不满往往难以直说,因为这会让人怀疑自己无能。所以容易陷入一种难以言说的“莫名的愤懑”之中。这种莫名的愤懑需要现实的出口。于是,一些个体的苦难或社会运作的问题就成为他们表达这种“莫名的愤懑”的出口。而急剧发展的新兴国家社会的不成熟又加重了这样的问题,构成冲击。

    如何化解中等收入者的心理和生活问题?第一需要有一个理性和有远大抱负的精英群体,他们能够赋予社会良好远景和理性地说明现实。第二要有一个成熟充满活力的大众文化,能够通过大众文化的调试和吸引来化解人们的焦虑。第三要有一个能够不断向上发展,能够让中等收入群体看到活力和希望的社会环境。中等收入群体对于自身的利益和权利高度敏感,但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实获得和社会共同的发展。他们对社会有诸多不满,但其实只要社会的发展还在延续,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仍然很迅速,他们的认同感就不会消失。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