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果汁行业被“误伤” 不存在“烂果”问题

2013年10月09日 10:31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日前,有媒体报道国内多家果汁生产企业涉嫌使用烂果加工果汁,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此事件如今得以澄清,果汁产业系被“误伤”,被抽检企业的果汁中未检出棒曲霉素,两家停产企业也已经恢复生产。

  不存在所谓“烂果”问题

  记者了解到,果汁行业普遍的一个做法就是使用非商品果。非商品果是表面略有瑕疵、果形略差的果实,但其内在品质与商品果完全相同。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果汁分会秘书长超军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果汁产品是有质量保证的,原料果和商品果确有差异,但不存在烂果问题。”

  据超军文介绍,果汁加工行业非常重视烂果问题,因此会对原料果加以筛选,第一道关是工厂会拒绝收购烂果,第二道关是工厂对符合条件的原料果会进行两次人工拣选。这个过程是国外果汁加工厂所没有的。

  近期,国际果汁工业协会中国办公室负责人针对此事件发表的一份公开声明也佐证了超军文的说法。这份声明称,中国果汁工厂在对原料进行加工时,首先是人工挑选工序,所有腐烂果会被挑选出来,欧洲的果汁加工厂则没有人工挑选程序。“尤其重要的是,企业使用烂果加工是没有经济效益的,只会影响产品的品质。”据超军文介绍,果汁的主要成分为果糖,而烂果是没有果糖的。企业使用烂果只会影响果汁的出成率,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同时也会增加原料的消耗。“主观上,企业不愿也不会使用烂果,因为这是没有逐利性的行为。”超军文说。

  同时,如果企业使用烂果加工果汁也易导致棒曲霉素超标,这对企业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中国果汁是安全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的浓缩果汁90%以上要出口,出口已有10余年。中国的产品不仅要经得起中国监管部门的检测,还要经受住欧美国家的检测。

  “我们的果汁产品是经得住市场考验的,主流果汁生产企业出口欧美市场十几年,这就可以反证中国的果汁产品质量是安全有保证的。”超军文说。

  据食土商会介绍,我国浓缩果汁行业拥有国际领先的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验证,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性得到欧洲果蔬汁工业协会、国际果汁工业保护协会等国际组织以及发达国家客户的高度认可。

  同时,中国浓缩果汁行业于2001年引入了欧美国家的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了浓缩果汁加工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和从原料果到产品、从产品到原料果的可追溯性。中国浓缩果汁企业建立了严格的农残和重金属控制制度、原料果进厂验收制度、原料果拒收流程等,以确保用于加工果汁的原料果符合食品安全体系要求。

  另外,我国的浓缩果汁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汁(浆)卫生标准》和《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等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原料果需经过清洗、拣选、喷淋、破碎、压榨、过滤、浓缩、无菌灌装、低温冷藏等加工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合格。成品浓缩果汁还需经过数十项指标的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行销售。

  正如国际果汁工业协会发出的声明所示:“中国果汁是安全的,请消费者安心饮用。”

  据悉,国际果汁工业协会自1998年开始对中国果汁进行检测以来,每年对海升、中鲁、汇源及其他40多个果汁生产企业生产的果汁现场抽样,送到德国和法国的实验室进行化验,每年检测几百个样本;15年来,对中国生产的几千个批次的果汁进行了检测和化验,所有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农残和重金属含量全部符合欧盟标准。

  超军文表示,通过此次事件,果汁行业会进一步加强原料的管控、成品质量的管控,重视生产管理环节。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