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警惕美国财政风暴 经济或受连锁性影响

2013年10月09日 13:23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我们的基准预测是联邦政府将停摆2-3周,预计将拖累美国四季度GDP增速0.3个百分点左右。美元和美国股市难免承压,而包括黄金在内的非美元避险资产有望得到支撑。对中国而言,美国经济的任何波折都会给未来一两个季度中国的外需平添变数。而倘若全球无风险利率失去基准,中国或将会面临波动更为剧烈的境外资本流动。

  华盛顿为何再陷僵局

  美国联邦政府时隔18年再度关停。近年来美国政治僵局接连不断、决策举步维艰,政府关门看似意外,却实属情理之中。在瑞银美国公共政策研究室主管JohnSavercool看来,问题的根源在于:国会中间派势力不够强大,无法发挥弥合分歧的作用。以往两党的中间派在弥补分歧、避免走极端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今自由派和保守派充斥着华盛顿,中间派则势单力薄。整个华盛顿缺乏有效的领导,奥巴马总统民意支持率过低,难以对国会议员们施加影响,甚至无法驾驭来自民主党的议员;共和党同样支离破碎、缺乏统一的声音。在缺乏有效领导的情况下,华盛顿的政治家们单打独斗、各抒己见,而不是听从党鞭或总统的领导——以往决策的纪律性已荡然无存。

  奥巴马让步医改法案或是达成协议的必要条件,我们预测的基准情形是联邦政府停摆可能会持续2-3周。根据评估,两党仍有望在未来两周做出小幅妥协、达成一个旨在应付眼下危机的小型协议。中间选民对当前形势的反应将是未来一至两周最值得关注的,毕竟,只有中间选民倒向某一派时民意才能有效左右议员们的立场。

  经济或受连锁性影响

  上一次美国政府关门要追溯到18年前的1995年末。当时美国联邦政府曾在短短的1个多月内关停两次,时间总计接近四周。其结果是拖累了1995年第四季度GDP增速0.5个百分点左右,使得四季度GDP增速由上季的3.5%放缓至2.9%,并在1996年一季度继续徘徊在2.6%的相对低位。

  此次关停可能会拉低美国四季度GDP增速0.3个百分点。联邦政府关闭将会通过以下渠道影响美国经济:一是对联邦政府雇员消费支出的直接影响;二是对联邦政府采购支出的直接影响;三是对私人部门信心的间接影响。政府关门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伤及私人部门信心和支出,且幅度难以估算。虽然目前为止高频数据并未显示消费者信心有恶化迹象,金融市场也尚未过度恐慌,仅预期一场短暂的危机,但事态瞬息万变、需密切跟踪。未来一周将要公布的10月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值得关注。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影响,单纯考虑当前联邦政府关门、而不考虑未来潜在的债务技术性违约风险,我们预测持续2-3周的政府关门将会拖累四季度GDP增速0.3个百分点左右。

  此次政府关停还导致数据发布延迟、质量受损,并可能妨碍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联邦政府发布的经济数据(如劳工部就业数据)不得不无限期延后,在这期间可供市场参考的仅有私人机构和美联储编制发布的数据,诸多用于追踪GDP增速的重要指标(如外贸、库存变动等)将无处寻觅。更糟的是,如果政府关门持续时间过长,则有可能会影响到数据采集、编制等各个流程,从而最终损害未来一个月联邦政府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上述因素会加大市场、尤其是美联储准确判断经济形势的难度。这使得削减QE的决策变得更加复杂,美联储也更有可能在短期内继续选择观望。鉴于此,我们维持明年1月份美联储开始退出QE的判断。

  此外,联储主席提名、自贸谈判等政策进程都将被打乱,现任主席伯南克届满后暂时留任的可能性上升。

  警惕“技术性违约”

  与1995年相比,此番联邦政府关停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政府持续关停使得财政预算谈判(授权政府开支、重启政府)与债务上限谈判(授权政府为支付这些开支而借贷)合并进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虽然联邦政府关停2-3周可相应地减少联邦政府开支,但也只能延迟数日触及债务上限而已,目前来看10月17日仍是最后期限。

  政府持续关停可能会给即将到来的债务上限谈判“火上浇油”。随着两党筹码升级、谈判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将增大,且两党皆有“挟危局以逼对方就范”的架势。因此,美国国债出现“技术性违约”风险正在上升。诚然,发生“技术性违约”的概率本身仍十分有限。而且从有利的一面看,两方面谈判涉及的妥协领域彼此相关,且两者捆绑进行会加大议员们达成协议的紧迫感。但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恐怕得先急剧放大才能最终迫使两党妥协。换言之,这可能又是一例“要想情况好转、先得形势变糟”的政治僵局。

  突破债务上限后,美国总统虽然可以引用第14条款修正案来保证美国政府后续发行的债券仍拥有“不容置疑”的权威,但该措施本身可能会招致宪法法院的裁决。对于持有这样一种有着“法律风险”的证券,投资者仍然会要求更高的收益率作为补偿。事实上,近期从白宫方面传来的讯息表明总统不太可能选择引用第14条款修正案来救急。

  虽然“技术性违约”不同于实质性违约、只是政府暂时无法按时支付本息而非刻意违约,但其潜在冲击仍可能十分大。1979年5月的一次电脑故障曾造成美国国债无法按时偿付本息。即便人人皆知这只是短暂的“技术性违约”,美国国债收益率仍持续上升了60个基点。因此,考虑到美国国债利率作为全球无风险利率的重要基准,无论“技术性违约”有多短暂,都可能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深远影响。事实上,“技术性违约”的潜在风险本身就足以震动美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2011年8月美国上一次债务上限谈判危机曾导致美国国债评级下调、私人部门信心大幅下挫,拖累了消费和资本开支,直接导致2011年三季度GDP增速由上季的3.2%显著放缓至1.4%。

  美国国债“技术性违约”风险上升、政府关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联储因此而继续延后退出QE,都应会在短期内压制美元相对其它避险货币(如瑞郎、日元)的表现,尤其是当10月17日临近时。类似地,政治风险上升、退出QE可能进一步延迟,可能会支撑黄金的表现。 (胡志鹏为瑞银证券经济学家,汪涛为瑞银证券特约首席经济学家)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