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立栋: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2013年10月10日 09:2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近两天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先后公布了两份经济报告,其对中国经济的预测引发了普遍关注。

  人们想知道的是,这两份报告究竟透露出怎样的信号?对中国而言,未来之路又将如何前行?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报告内容。

  世界银行7日发布的亚太区域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由半年前的8.3%降至7.5%。报告同时指出,从中国第三季度工业产出数据来看,短期前景在改善。

  值得关注的是,该报告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7%,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长7.2%。

  再看8日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是怎么说的——IMF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警告说世界经济增长仍处于“低速挡”且下行风险持续。

  关于中国经济,报告预测说,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在今明两年分别增长4.5%和5.1%,比7月份的预测值分别下调了0.5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将在今明两年分别增长7.6%和7.3%,比之前的预测值分别下调了0.2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

  两份报告可谓亦喜亦忧。喜的是,全球经济整体笼罩在下滑阴影进入“低速挡”的时候,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仍保持着重要动力源的角色。忧的是,他们不约而同调低了对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测,而且幅度不算小。

  当然,理性的观察者并不担心这两大机构的预测数字成真,因为上述预测并不低于中国政府主动提出的增长目标范围。真正让人担心是,如果缺乏创新,或者持续改革勇气不足,那么上述经济增速的下降就真可能持续并形成趋势。

  也正因为此,我们认为,尽管中国经济有足够潜力和缓冲空间来应对全球经济的变化,但唯有通过进一步改革才能为经济发展添加新动力。

  我们看到,决策层此前也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类似观点:接受经济增速一定程度的下降,恰恰符合向更均衡和可持续增长道路的转变,而这正是改革创新的难得机遇。

  事实上,改革呼声也来自外部,世行官员就曾提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新兴经济体而言是一波调整的机会,可以借机推进结构性和政策改革,使增长更可持续。

  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讲话中所谈到的,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源于四大方面,其中包括对经济增速合理区间、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稳步提升、强劲的内生动力以及亚太发展的良好前景。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讲话中提出改革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总的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当前经济界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目前显现的增长趋缓,既有周期性的因素,也有潜在增长率下滑的原因。而应对的主要办法,是尽快调整改革,在经济“变挡”中找到新动力。中国领导人的这一发言,不但向世界传递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信息,也应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信号。

  本报评论员张立栋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