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版沪国企改革方案或本月出台 国资委重新定位

2013年10月14日 10:21 来源:周末金证券 参与互动(0)

  “如果说7年前淡马锡给我们培训时,大家还觉得很不适应,没这个意识,那现在可以说是时候了,外部条件要求我们赶紧推进这个模式。”昨日,上海一家国企退休高管告诉《金证券》记者。在这位高管印象里,早在2006年,“淡马锡模式”就是一句时髦的流行语,且沪上各国企高管都参与过培训。

  《金证券》记者获悉,10月9日上海国资委秘书长马咏华在某券商举办的国企改革论坛上再提淡马锡,他强调,新一轮改革的目标是学习淡马锡管理模式。

  重学淡马锡 万科、联想成国企标杆

  淡马锡模式到底是什么?参加过培训的上述高管向《金证券》坦言,淡马锡是新加坡的国企,但为什么能做成国际化的大企业?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效率?“早年培训的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主要是体制胜人。但那个时候,央企董事会试点才起步,更不要谈国资整合,所以淡马锡模式只是说说而已。”

  环球市场集团营销总监魏涛告诉《金证券》记者,“从上海情况来看,在第一轮改革中,已经进行了资产证券化,集团企业的股权结构全新置换,现在要改,就是要改出资人的管理方式。”

  记者注意到,成立于1974年的淡马锡全部资产属于新加坡财政部,是完全的国有企业,但在实际运行中,淡马锡却如同高度市场化的嗅觉敏感的国际化公司,在通讯传媒、金融服务、交通物流、能源等重要行业投资,控股和参股40多家企业,包括掌控新加坡电信、星展银行、新能源、新加坡港务等龙头企业。

  淡马锡运作的成功经验在哪?魏涛认为,资本全部国有,但政府用市场化的办法管理企业,依托董事会选聘市场化人才、进行市场化决策,一切运作模式和私营企业一样,避免了国企的官本位制、效率低下等弊端。

  《金证券》获悉,在此前的国企改革论坛上,上海国资委秘书长马咏华透露,上一轮上海的国企改革突破了集团公司整体上市,让集团走到第一线去,目的是改变股权结构。新一轮改革的目标是:国有企业要做公众公司、国际化公司,这样才能实现竞争中求生存。此外,根据此次改革方案,未来上海将下放权力给国企,除国企一把手(党委书记、董事长)仍需政府任命,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将按市场化方式由公司自行招聘,以化解当下国企内耗与扯皮弊病。

  据悉,在未来改革方案里,上海国有企业的对标学习名单已经列出:国外是GE,国内标杆则是万科、联想、绿地。

  “婆婆”再定位 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

  “从学习淡马锡这个角度看,上海的国企改革已经走在全国国企改革的前列。”上述国企退休高管直言。

  之前曝光的国企改革主线是在希望做强做优的领域,推进资产整合,实现股权多元化,引入战略投资者,对管理层施以股权激励,考核挂钩市值与利润等。对于其余领域,尤其是在债务压力比较大的,存在一定程度被动的国退民进,这也将提升市场对于企业经营效率提升的预期。新一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下放权力、推行股权激励、修缮考核机制,推动相关企业及产业更好发展。

  而据上海国资委秘书长马咏华透露,新一轮上海国企改革的特点主要在国资委层面,而非企业层面。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表示,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主要体现国资委这个“婆婆”如何厘清定位、更好履行出资人职责。他强调,中央层面对地方国资改革尚无具体指示,上海的地方国资管理的改革实践可能会为其他地区的相关改革提供借鉴。

  《金证券》记者获悉,早在今年8月份,上海国资部门已经向各区县国资吹风,提前预告改革精神。此前《金证券》曾报道过,8月27日,上海市国资委召开了2013半年度区县财务监督工作例会,17个区县国资委及市国资委相关处室参加,会上除了通报上半年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和财务监管、国资经营预算,重要的一点就是透出了新一轮改革的基调,改的就是国资委的管理模式。

  方案或本月出炉 试点+整合成投资热点

  “改革方案已提至上海市政府,可能这个月就会出来,虽然主要针对国资委层面改革,但作为相配套的措施,部分国资企业的改革也会加速。比如说,会在选聘、考核、激励等方面分别试点。”上述国企退休高管对《金证券》记者称。

  记者注意到,上海国资委国企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市属产业类国资证券化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市属产业类国资证券化率,力争90%以上的产业集团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产业集团90%以上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自主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6%以上。形成2-3家充分发挥国资流动平台功能的资本经营公司,3-5家在全球布局、跨国运营的企业集团,5-10家在全国布局、综合实力领先国内同行业的企业集团,20-30家主业竞争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蓝筹上市公司。

  虽然第一次改革之后,相当一部分集团整体上市已经成形,上海国资证券化水平的提升空间相对收窄,不过,仍然有一批大集团存在整合预期。对此,改革中可能出现金融工具创新和特殊制度安排,包括养老金管理计划、优先股、黄金股等金融工具。

  管友清也强调,包括新一轮的试点企业和存在整合预期的企业,都可以作为四季度投资的选择。

  金证券记者 史亮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