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化解产能过剩需与“绿色GDP”考核相结合

2013年10月16日 10:45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针对近年来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严重过剩的痼疾,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从化解产能过剩的目标、任务以及分业政策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

  业界人士分析,这一指导意见目标分解细致,政策越来越严格以确保各项措施的执行力,有利于建立起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指出,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产能绝对、严重过剩对一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生态约束日益凸显的趋势下,化解产能过剩不仅能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还能从根本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让我国经济走上良性发展、提质增效的道路。

  客观来看,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市场低迷、需求不足的影响,又有一些地方盲目上马项目、供给过度增加的因素。同时,部分行业因为经济下滑出现了短期需求不足,属于相对过剩,但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却出现了持续时间长、产能利用率长期偏低的态势,行业出现了普遍亏损,甚至伴随有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现象。

  一位电解铝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电解铝行业的确面临着非常大的产能过剩问题。“在需求方面,电解铝主要是靠出口,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欧债危机使得经济下滑严重,市场需求明显缩小,反映在价格上的跌幅也非常大。”这位负责人说,而从供给来看,在这种情况下本应该减少产量、防止市场的无序扩张,但由于这些产业投资大、产值大,考虑到对地方GDP的贡献,这些工厂也很难关门。而一些大的电解铝工厂如果停产,直接影响是上万工人面临失业;同时作为用电大户,将会使生产出的电用不了,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在淘汰落后产能上就采取了谨慎处理的态度。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电解铝产能从2003年的554多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1250万吨。而在2009年政府宣布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后,当年电解铝产能依然出现25%以上的增长;到2012年产能更是超过2700万吨。“这一类产能过剩的行业又都是高污染、高耗能,如果不加以调控,未来引发的问题会非常多。”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事实上,对这类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国家一直坚持控制增量、调整存量的策略,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上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在项目审批上打擦边球乃至开政策的口子。特别是在新一轮投资中,在信息、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未形成气候的背景下,一些地方为了追逐短期GDP,难免在项目审批上会急功近利,甚至通过廉价的资源配置来助推产能扩张。因此,有专家指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必须与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相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对地方政府行政官员的考核体系中,当地的经济发展占了很大的比重,考核体系的主体是GDP,导致经济“大干快上”,数字出政绩,政绩出官员。而要遏制这种盲目发展、不顾环境和资源代价的冲动,就必须从制度上把地方政府官员的注意力从单纯的GDP数字上解放出来。显然,把绿色GDP纳入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体系,就是一种最可行的途径。

  此次,指导意见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的硬性任务,2015年年底前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平板玻璃2000万重量箱。明确的有序退出目标,无疑有利于督促地方政府主动调整地方产业结构,对产能扩张采取有力的制约手段。不过,国务院的政策出台后,还应当落实和细化到地方细则中,并融入到GDP的考核机制中,加大环保、淘汰落后产能的权重。

  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深刻意识到产能过剩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金融风险积聚的重要影响,开始主动在压缩过剩产能、推进产业重组上做文章。不少省市也探索建立新兴产业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创设产能过剩预警机制。在确立了硬性指标后,再采取有力的推动手段,化解产能过剩的重任才能顺利推进。李文龙 张末冬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