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债议案获批奥巴马承诺签字成法 美政府结束停摆

2013年10月17日 14:52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在不到两个小时前,也就是当地时间16号夜里、在美债危机的最后时刻,美国众议院终于通过了此前民主、共和两党就债务上限和政府停摆问题达成的协议。

  总统奥巴马随即表示,将立即签署议案;而政府在歇了16天后也将马上开门。有媒体就调侃说,这真是美债危机前的“临门一脚”。

  《全球华语广播网》美国观察员余浩:在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到第16天,距离美国债务上限到期日只剩一天的时候,美国国会通过议案,使政府能够重新开张到1月15号,并且提高债务上限到2月7号,同时对奥巴马医保改革向下购买医保的人要加强收入核查,以避免他们骗取政府补贴。这项议案由参议院民主党领袖里德和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经过几天的拉锯战于今天中午达成,最后在参议院以81票对18票,在众议院以285票对144票获得通过。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他会马上签署这项法案使其立即生效,华尔街股市几天也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反映,标准普尔指数上升了20个点。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刚通过的法案只是临时性短期方案,让美国人先渡过眼前的难关,过好感恩节和圣诞节,新年过后问题马上就会重现。如果两党议员无法在今后三个月内找出更长期的解决方案,过去几周的一幕很快又会重演。过去16天,联邦政府部分关门,虽然在媒体上炒的沸沸扬扬,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影响并不是很大,主要还是面子问题。

  更重要的担忧在于,借债上限到顶额,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美国真的出现了债务违约,对于美元信用和美国老百姓的打击是根本性的。

  首先16.5万亿美国国债,2/3是美国人自己持有,最大的持有者是社安金,如果政府还不起利息和本金,将影响到美国人的社保福利和退休金的发放,更严重的是美国人现在借钱消费大手大脚是建立在美元信用基础之上,如果美国信用下跌,美国无法借更多的钱,那也就不得不过紧日子了。

  美债上限截止日期是10月17日,就是此时此刻,世界屏息等待美国在最后时刻走出僵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美国问题专家袁鹏认为,这场僵局的背后是美国政治生态极端化现象在作祟:

  袁鹏:一方面两党之间在重大方针路线问题上差距越来越大,甚至水火不相容。如果过去两党是相互补台,进行制衡,现在出现两党在重大问题上相互拆台,彼此对立。虽然两党本来就是一直是对立的,但是对立的程度到今天这个样子确实历史上是罕见的。

  第二个极化表现就是党内,一党的内部分温和派和极端派,往往是极端派虽然人数很少,但是它的能量很大,极端派绑架温和派,所以导致最后的结果,两党的极端派声音都很大,两党的极端派都绑架温和派,最后就变成了两党的极端派在彼此打架,导致双方的分歧就很难弥合。

  按理说,极端派在两党内部的人数都不多,为什么可以有能量绑架温和派?袁鹏认为,这与美国的政党选举制度有关:

  袁鹏:为了选举胜利就讨好两类,一类就是讨好当地的老百姓,老百姓不讲政治。第二,讨好党内成员,因为党内要初选,党内初选要过的话,那帮极端派闹得很凶的人还必须听他的,不听他的,他一闹选举初选率都不过关,选定一位更能代表共和党核心利益的人去参选。,所以久而久之的一个结果就是两党的议员开始向极端派靠拢,尽管它本身不是这样的,结果就是极端派绑架温和派。因此就出现了两党在重大问题上恶斗的局面。

  那么,这种局面还将持续多久?袁鹏表示,这样的恶斗在几年之内估计都难以消停。因为奥巴马强行推动的医改让共和党恨之入骨,不会让他舒舒服服的坐在总统宝座上直到任期结束:

  袁鹏:国会参众两院都通过,奥巴马已经批准成为法律了,而且去年最高法院裁决因为共和党闹到总统法院要批准他违宪,最后是7:6,最后法院证明他没有违宪,换句话说案子是铁案了,医改就只能推了。今年10月1号就开始推动新的医改,可是共和党觉得还要做垂死一搏,利用预算和国债上限两个牌让奥巴马医改再往后缩。奥巴马心想不按游戏规则出牌,已经都过的东西怎么非得把它捆绑呢?就不愿意捆绑。

  最理想的就是奥巴马你给我批一下,最好批到2016年他退出总统最好了,共和党不会把这个便宜让给他,共和党说可以给你批,但是不能给你批太长,批到明年2月份。这样共和党手中始终掌握着一张牌,逼着奥巴马在重大政策方向问题上向他妥协。共和党两党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肯退步,都是为了基于明年的中期选举,中期选举谁能获胜这都是很关键的问题,而中期选举直接关系到2016年大选的结果。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